按照这样的思路和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狠抓生产标准化,加快建设卫生安全的“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
1.加强相关农业标准的清理、制(修)定和研究。重点是修订过时的农业标准,加快制定和完善配套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接轨的菜篮子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安全地方标准。
2.加强菜篮子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建设绿色食品大产业和畜牧大产业为依托,利用2年的时间,在每个市州建设一批不同规模、不同品种的标准化“菜篮子”生产示范区,探索思路,积累经验,充分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
3.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净化和改善。各地各部门在新上项目和新建项目上,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环境治理,严格控制“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网络,积极开展对“菜篮子”产品产地环境的监测,及时、有效地防治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农业环境部门要加强对水、土、气的检测工作,建立环境档案。
4.加强投入品管理。根据《
农药管理条例》、《
兽药管理条例》、《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管理。按照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停用、禁用、限用及推荐使用的投入品品种目录”,严格控制和规范限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兽药、渔药、化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提倡科学地交替、轮换使用农药和兽药。
5.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快建立高效运转、快速反应、安全无害的动植物综合防治体系,健全动植物病虫害测报预警机制,提高重大疫病、疫情测报和防治能力。继续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为控制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提供保障。
6.加强科技推广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素质。要加速优质、专用、抗逆、高产作物和畜禽、水产等新品种选育及良种扩繁,鼓励开发、推广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以及高效施药、施肥新机械,做好改厕粪管工作,提供优质农家肥,特别是要更多地研制应用果蔬、肉类、奶类等“菜篮子”产品加工包装、运输和储藏(保鲜)技术设备,发展专储、专运技术,防止“二次污染”。加强有关技术规程的宣传力度,通过绿证教育、科技下乡等手段,把生产技术、保鲜技术和质量标准等知识送到农民手里,记在农民心里,变成农民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