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主要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技术过程、加工工艺流程、包装、储藏、运输、市场准入和检验监测等各项标准的配套完善并与国际接轨;形成功能完善并覆盖全省的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农业环境、农业投入品、安全食品、名牌产品、企业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优质农产品基地、安全食品商业网点等关键控制点的评价和认证体系。到2005年,全省农业标准体系、农业监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推广应用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信息网络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基本成型,整体运行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使吉林农业开始步入高质量、高效益、高竞争力和高增长率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三、当前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农业标准的制(修)定和采用国际标准步伐。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升级、保护消费者利益、公平贸易和与WTO规则接轨的需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环境、检测方法的标准制修订和采用工作,基本达到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标准作为技术依据。对我省原有的农业标准进行一次系统梳理,分类排队,区别对待。应用价值高的保留,可利用的修订完善,过时的废止。同时加快标准的制(修)定步伐,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到2005年,全省完成300项重点领域的农业标准制(修)定任务,集中搞好与国家、行业标准配套的优质安全专用农产品的标准制定。
  (二)配套完善农业标准实施的监测手段。全省农产品监测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是:以省级为主向国家级靠拢,以行业为主向地方延伸,以检测终端产品为主向农业生产全过程质量监控发展。在发挥原有质监部门作用的同时,全面加强农业、牧业、渔业、林业、粮食等部门和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技术推广单位的质检设施建设,达到对农业各种产品、各个环节、多项参数的全方位检测能力,检测水平与国际接轨。省里重点充实、完善现有国家级、部级质检机构,优先考虑种子及农(兽)药、化肥、饲料、农膜、农机具等主要生产资料和粮果菜、肉蛋奶、水产品等农产品检验的需要;各地区检验检测机构,重点围绕“菜篮子”工程加强检验手段,以保证消费者安全健康的要求;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专营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畜禽屠宰场,都要配备检验检测设施,设立化验室、分析室、检验室,能够完成主要指标的定性定量分析和一些产品的速测检验。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