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新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完善基层康复指导服务机构功能。加快新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拓展服务项目,提高康复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积极开发研制经济适用的康复训练器具,年内完成全市18个区县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部(站)康复训练器具配发,以满足基层康复训练与服务的需求,同时进一步改善基层妇幼保健站残疾儿童筛查工作条件,扎实做好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工作。
适应当前社区规划建设新特点,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小区残疾人康复站,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康复训练、转介服务、监护随访、医疗服务和残疾预防等工作,真正使残疾人在社区中就近就地得到康复服务。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核心骨干和技术指导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基层康复服务水平。专业队伍建设是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保障。要有计划地采取多种方式对现有医务人员进行康复专业的继续医学教育;将残疾人康复业务纳入全科医生培训内容。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有计划地开展基层康复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增强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力量;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康复知识的培训,以加强对残疾人家庭康复的指导;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核心骨干和技术指导作用,努力提高基层康复服务水平。
(四)加大经费投入,提供资金保障,确保残疾人康复任务的完成。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计划规定的康复任务指标,将残疾人康复经费列入当地的财政预算,加大康复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康复工作各项任务的全面超额完成。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相应增加投入。各单位对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专项经费严禁挤占挪用。
各级残联要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残疾人康复后的职业和生产劳动技能培训,使残疾人逐步回归社会;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为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捐赠;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开通专项捐助渠道,设立专项基金;资助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广泛争取国际合作,推动重点康复项目的实施;鼓励志愿者积极参与残疾人康复工作,对残疾人的治疗、康复和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给予援助。积极推广天津医科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入户指导偏瘫患者开展家庭康复训练的做法,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家庭康复训练的力度,以解决偏瘫患者由于行动不便造成不能接受康复训练的困难。
(五)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展康复救助,让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各级人民政府要因地制宜,对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制定相关政策,积极筹措专项资金,采取分级负担、减免费用等措施,解决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问题。充分考虑残疾人康复的特殊性,对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可以通过医疗救助办法给予照顾。动员社会力量为贫困残疾人康复奉献爱心,制定完善特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特困残疾人康复治疗补贴办法,积极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和康复机构设立扶残病房及采取减免措施对特困残疾人实施减免费康复治疗。通过听力助残、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特困精神病人免费投药等具体措施,把救助贫困残疾人康复工作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