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要抓住四个重点:一是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各级各类学校要确保学生体育课和课余活动时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深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积极建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二是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要按照“因地制宜、科学文明”的原则,坚持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探索乡镇“特色体育”的发展新路子。三是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要加强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灵活的体育锻炼条件,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和科学、文明的原则,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社区体育的制度化、经常化、生活化。四是军队体育以连队为重点。要结合部队实际,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要坚持政府支持与社会举办相结合。政府重点支持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群众性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以社会兴办为主。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经营实体,修建全民健身设施。
三、进一步提升我省竞技运动水平,为国家竞技体育发展作出新贡献
新时期,我省竞技体育要以在奥运会、全运会和重大国际比赛上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充分调动全省各地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基础上,把全省的体育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重视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和体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增强我省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确保我省竞技体育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和西部地区领先地位,并在奥运会和国际重大比赛上为国家多作贡献。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依照“统筹规划、科学筛选、系统保障、精心培育”原则,有针对性地抓好适龄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适当扩大各年龄段优秀运动员的人数和规模;确定迎接奥运会的重点项目,增加对重点项目的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和交流力度,从国内外引进高水平教练员,高起点提升我省运动技术水平,积极与体育发达的省、市进行交流,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尽力向国家队输送运动员,使更多的川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
进—步调整运动项目结构,完善项目布局。按照“巩固基础、调整结构、狠抓尖子、突出金牌”的思路,根据我省的体育资源、体质特点、训练条件和教练水平,突出抓好我国在奥运会上的优势项目和我省在全运会上的优势项目,重点发展“短距离、小级别、轻量级、灵巧型”等运动项目和女子传统优势项目,努力提高群众喜爱的球类等集体项目的竞技体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