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民族教育条例(2002修正)

  民族学校的名称按照地方名称加民族名称的形式组成。
  民族学校的主要行政领导一般应由相应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第十条 单独设立的少数民族学校以县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乡(镇)政府应当承担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责任,村民自治组织应当发挥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作用。
  以省为主办好民族师范教育,为民族教育培养合格师资。
  第十一条 招收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学校,实行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加授汉语文或汉语文授课加授本民族语文教学(以下简称“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民族学校,学制可适当延长,班额可适当放宽。
  “双语”教学的民族学校应在搞好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加强汉语文教学。
  第十二条 招收有语言无文字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学校,可用本民族语言辅助教学。
  用本民族语言辅助教学的民族学校,提倡利用活动课时学习本民族语言会话。
  第十三条 民族学校应推广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十四条 “双语”教学的民族学校毕业生,报考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时,可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答卷。
  第十五条 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录取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达斡尔、蒙古、锡伯七个民族考生时,在省规定最低录取分数控制线下降20分录取;对省内居住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在省规定最低录取分数控制线下降5分录取。
  第十六条 民族学校所在地方的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应加强民族教研工作。
  省及设有“双语”教学民族学校的市(行署)、县(市、区)教师进修院校对民族教研机构应适当增加人员编制。
  第十七条 “双语”教学民族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按国家和省规定的定编标准执行。
  第十八条 民族中小学校所需少数民族教师,除正常渠道培养外,可通过举办省属师范院校民族预科班培养;“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学师资,实行与外省、区对等交换招生的办法培养。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