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抗旱条例

  枯水年份从长江、淮河干流引水,提水的大中型涵闸及灌溉站的抗旱供水方案,由受益地区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经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省人民政府抗旱指挥机构批准后施行。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在旱情紧急情况下将抗旱供水方案向主要用水户通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抗旱供水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旱灾损失。
  第二十三条 水工程设施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经营的,经营者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旱指挥机构的用水调度。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在旱情严重时采取下列抗旱措施:
  (一)临时设置抽水泵站,开挖输水渠道;
  (二)应急性打井、挖泉、建蓄水池等;
  (三)应急性跨流域调水;
  (四)在保证水工程设施安全的情况下,适量抽取水库死库容;
  (五)临时在江河沟渠内截水;
  (六)依法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七)对饮水水源发生严重困难地区临时实行人工送水;
  (八)其他应急性措施。
  采取前款第(一)、(三)、(五)项规定的措施,涉及跨行政区域的,应当报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旱情解除后,应当立即停止截水行为、拆除截水设施,恢复江河沟渠原貌。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在旱情严重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限制或者暂停高耗水工业用水;
  (二)限制或者暂停洗车、浴池等高耗水服务业用水;
  (三)缩小农业供水范围或者减少农业供水量;
  (四)限制或者暂停排放工业污水;
  (五)限时或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
  (六)其他限制措施。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用水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严禁抢水、偷水和侵占、破坏、污染抗旱水源。
  第二十七条 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因抗旱发生的水事纠纷,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有关各方面必须遵照执行。
  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因抗旱发生的水事纠纷,应当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