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政策和资金引导,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一)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服务消费。
引导居民树立新的消费观念,转变消费方式,促进个人服务消费由自给型向社会型转变,消费方式由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拓宽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扩大居民住房、汽车消费,促进潜在需求巨大的旅游、文化、体育、健身、非义务教育、社区服务等消费。
建立健全促进消费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形成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良好环境。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拓宽范围,扩大规模,简便手续。建立健全个人资信评估体系和担保、抵押制度,发展分期付款和租赁服务等消费形式。提高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失业和保险等项改革的透明度,引导居民增加消费预期,合理安排消费结构,增加即期消费。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消费安全性。
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交通、通信、市场、仓储、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各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重视加强城乡供水、供电、道路等设施的建设,促进城乡居民增加服务消费。各市州、县市区也要从实际出发,切实抓好本地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能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根据服务业供给和需求特点,有条件的推进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结合起来,从我省实际出发,进一步提升特大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加快培育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调整城镇规模结构,扩大城市服务消费群体,为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创造需求基础。
各大中城市要优化城市经济结构和主城区的空间布局。成都市要加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层次的服务业,建成西部战略高地。绵阳、攀枝花、自贡、南充、宜宾、泸州、乐山、内江、德阳等城市也要努力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地区性的商贸、信息、文化、科学和教育中心。要通过发展服务业搞活城市经济,通过扩张城市经济规模带动服务业发展。
继续实施“退二进三”,调整大中城市用地结构,提高服务业用地比重。逐步将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企业关闭或迁出,退出的土地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优先用于服务业。
进一步深化户籍、土地、投融资等制度改革,打破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障碍。计划、建设、公安、国土、民政等部门要联合对《四川省“十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促进各项政策的落实,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