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同层面游客的需求,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专项旅游、特色旅游等旅游产品,开拓国际、国内、省内、大中城市四个层次的客源市场,争取“十五”期间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3%,其中“十五”后3年年均增长24.2%,2005年达到722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2%以上,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
(二)依托现有基础,改造提高商贸流通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农业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
商贸流通业。大力引进和创新业态,推行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服务优质、有较强竞争力的大流通、大贸易格局。加快培育一批区域性商贸中心,以大中型商业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以连锁便利店和连锁超市为主要形式的规范化连锁商业,拓展经营领域。
餐饮业。适应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和消费习惯变化的需要,以大众化经营为重点,发展各具特色,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餐饮业,开拓城乡饮食服务市场。培育川菜名厨、名品、名店,鼓励餐饮名店实施连锁经营,实现快速扩张,做大做强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餐饮龙头企业,带动中小餐饮企业的发展。加快发展有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川菜加工业,积极开发名优小吃和川菜制成品,实施川菜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推进川菜工业化生产。发挥川菜品牌优势,积极开拓省外、国外市场,扩大川菜劳务输出。要在省外开一批名店,带出一批人就业,带动一批农产品出口。
交通运输业。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完善综合配套能力,逐步形成客运快速化、物流现代化、管理智能化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组建公路运输集团公司,推进集团化经营。利用好现有进出川通道,积极开辟新的进出川通道。完善省内外铁路运输网,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完善乐山港、泸州港、宜宾港功能,加快嘉陵江全江渠化,带动“川江”航运业发展。完善双流国际机场枢纽功能,充分发挥支线机场作用,积极发展支线航空,扩大民航运输。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配合,构筑立体交通网。
农业服务业。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对服务业的各种需求,鼓励兴办各类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完善以农业专业技术部门为依托、各类民营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壮大农业科技队伍,推进专业技术部门的职能转变和体制创新。加快农村经济信息网建设,形成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信息网络。推进农业科研部门、大中专农业院校改革,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培训教育体系。发展一批为农业、农产品服务的中介组织、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以农副产品营销、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城市公用事业。深化管理和运营体制改革,打破垄断经营,加快供水、供气、供热、排水、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城市的服务能力,完善城市功能。成都、绵阳、攀枝花、自贡、南充、乐山、泸州、宜宾、德阳、内江等大中城市要加快建设大型便民服务设施,重点完善交通网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中小城市要完善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供排水、环保设施。小城镇要集中力量搞好道路、给排水、绿化、环卫设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