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扩大艾滋病监测范围,掌握艾滋病流行动态,力争到2002年底,建成9个地(州、市)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在少数边远、高流行县建立初筛实验室。同时,要逐步开展生物学、人口学、行为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监测工作。
加强艾滋病性病信息网络建设,将其纳入卫生防疫信息网建设中,强化疫情报告制度,逐步建成全面、快速、灵敏的信息通道,提高对艾滋病的应急处理能力。
根据国家关于艾滋病性病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多部门、多学科参与的评价组织体系,定期对政策、防治策略和措施进行综合评价,并借以修订、完善有关政策,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
六、加强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
利用专业预防控制机构和医学院校力量,采取医学生在校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方式,在2003年完成医疗卫生人员艾滋病性病防治基本知识的培训。对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人员进行上岗培训。
七、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应用研究
加强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查清我省艾滋病传播方式、高危人群、流行趋势,用以指导预防控制工作。充分利用我省中草药优势,开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开发治疗药物。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措施。
进一步加强省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协调会议制度的工作力度,定期召开例会、通报疫情、协调各部门工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部、委、局(团体)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
(二)建立、完善有关地方法规,制定相关政策。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规章,尤其是要尽快制定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的政策、法规,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法律保证。
(三)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
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各级财政要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预算,每年安排必要的防治经费。同时,省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和国际援助,鼓励社会捐助,多渠道筹集资金。要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