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候资源的开发技术方面,做好农业区划成果的推广应用及服务工作。根据山区立体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分布、农作物名特优产品区划、作物气候风险区划等方面的信息,搞好农业结构调整,为生态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针对性的有效服务。开展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研究,提高我省降水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和热量利用率,推动我省农业持续发展。
在农业环境工程技术方面(含农田、植被、地形、小气候的调节技术及设施农业环境调控技术),研究农田小气候调控技术、日光温室相关技术以及农业废弃物无害处理及资源开发技术。
在模拟与信息产业化技术方面,建立我省立体气候、地形地貌、农业生态环境等信息系统和重大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及预警信息系统。
16.推进高新技术的研究及其产业化,提高农用工业水平。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重点,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建立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品,推进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
加强生物技术的应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全面提升传统育种技术,提高性状选择的准确性和加速育种世代进程。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较快育成有突破性的农作物、林木、果品、花卉、畜禽等新品种,开发新的食品、中药产品,积极开展转基因动植物的安全性研究。
培育农业生物制品新兴产业,优先支持病虫防治生物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疫苗的研究与开发,支持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反应器的开发与应用。
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建立农业信息系统平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综合信息网的建设。以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大数字农业、精确农业的开发力度,建立农林资源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和重大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加速工厂化农业技术研究,研究开发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等设施农业的配套技术,并认真作好推广示范。
大幅度提高农用工业技术水平,研究开发山地耕作、播种、收获及加工、规模养殖等机械设备,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和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开展安全、高效的化学农药的研制及其产业化生产。研制或引进专用肥、特种肥、缓释肥、微肥新品种、新剂型的生产技术,并促使其产业化。
17.推进农业区域发展,促进科技扶贫。贫困地区农业科技工作要围绕依靠科技脱贫致富,以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为重点,把提高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为突破口,通过人才培训,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创办农业科技基地和示范企业,建立农业综合性服务体系等措施,提高贫困地区自身发展能力。
18.加强农业科技基础及产业化环境建设。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参加国家项目的竞争,切实加强农业基础性研究工作,增强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重视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搜集、保存、评价和利用研究工作;建立农业生物资源基因库和种质资源信息库;开展植物抗逆性生理研究、农业重大灾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机理研究;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动态监测网络建设。
建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基地。根据我省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学科发展情况,“十五”期间,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2~3个,工程技术中心4~5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