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国务院印发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意见

  农业科技的自身建设。按照有利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要求,抓好农业科技自身的建设。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取得大的成效: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科研取得重大突破,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取得积极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大的发展,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农业科技队伍。
  三、“十五”期间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
  8.主要农作物良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在继续提高农作物产量性状的同时,重点转向选育及引进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优质高产品种、专用品种、名特稀品种和抗逆品种。“十五”期间,按照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的原则,培育、引进50个以上的农作物新品种,加速良种推广速度,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以优质高产作物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重点,加快种植业结构战略调整,促进种植业生产和产品标准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加快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薯类等作物优质高产、抗逆、专用、特异和具有突破意义新品种的选育,加快有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主要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
  加强优质高产作物育种技术研究。大力发展常规育种技术的同时,加强高新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较大幅度提高育种技术水平。
  加强种子繁育、加工和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速种子生产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和规范化管理。
  加速自育组合的成果转化速度,“十五”期末,自育水稻、玉米、油菜新品种覆盖率要分别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5~20个百分点。
  9.优质、高产、高效综合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围绕农作物主栽品种的种性要求,研究开发适应不同生态类型的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园艺作物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和上市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创新、整合现有技术,形成与“工程”形式结合的优化配套技术体系。针对不同生态环境和生产水平对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开发解除危害的技术,重点研究育苗技术、定植技术、肥料运筹与经济施肥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重大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测试诊断技术;开发农业机械化作物栽培技术以及开发轻型简化栽培技术和优化作物布局技术。
  进一步总结“六普及、三提高”(普及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小麦优良品种;普及水稻两段育秧和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普及玉米营养块育苗移栽和地膜、秸杆覆盖栽培技术;普及旱地分带轮作技术;普及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普及粮食、油、烟等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种子、水和肥料的利用率;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单产)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创新、熟化、整合现有技术,提高农业先进适用配套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确保种植业高产增效。
  10.中低产田土改造技术。要围绕土地资源、土壤资源的调查,逐步建立我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动态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壤肥力的变化状况,及时掌握中低产田土的数量变化和质量演变。进一步开展土壤理化性质方面的研究工作,应用先进的遥感调查技术和土壤测试分析技术,分析我省中低产田土成因、类型和生产障碍因子,研究制定我省中低产田土土壤肥力评价体系、改良指标和改良技术。按照山、水、林、田、路区域综合治理协调发展的思路,将不宜农耕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为中低产田土改造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基础。利用生物措施、农艺措施、工程措施等对中低产田土进行综合改造,重点研究推广种植业结构调整技术,优良品种引用技术,耕作技术,种植制度,覆盖技术,有机肥、绿肥和生物肥料施用技术,平衡施肥技术以及坡改梯工程技术等,并进一步实施好“沃土计划”。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