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国务院印发的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意见
(黔府发[2002]14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关于印发〈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通知》(国发〔2001〕12号,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十五”期间以及到2010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方针、原则、目标、任务、重点和要求,是指导今后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一个全面、系统的纲领性文件,对我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实施《纲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贯彻实施《纲要》,提高我省农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以《纲要》为指针,促进我省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农民收入得到较快的增长,大多数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近三分之一的农户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农村居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等得到进一步改善;畜牧养殖业、林业等农村各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获得了全面进步。但是,我省农村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农业发展资金严重短缺;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业基础脆弱,农业劳动效率、土地产出率较低,农村经济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面较大;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化、市场化水平较低,综合竞争力不强;部分地区生态恶化的状况未得到有效治理,人口压力过大。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新的需求。
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科教兴黔”、“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我省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应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农业技术推广取得了突出成绩;科技扶贫、山区综合开发、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科技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成为改变农村经济面貌、改善农业结构的决定因素。但是,我省农业科技整体上滞后于经济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水平较低,农业科技力量不足,学科带头人缺乏,科研条件落后,技术推广工作薄弱,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低,农业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不能适应我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全面贯彻实施《纲要》,提高我省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2.迎接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的挑战,抓住机遇,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以生物、信息、新材料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产业化为代表的新农业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农业的面貌。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农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农业高新企业不断涌现,带动着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为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和组织科技行动等措施,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我省农业面临严峻挑战,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迅速、扎实地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