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果品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有突出的比较竞争优势,出口前景广阔,将成为我省农产品进入国际果品市场的一个拳头产品。但是,当前果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我省果品、果汁走向国际市场的突出问题。一是农药残留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我省尚未建成规范的果品出口基地和专用加工果生产基地,生产过程中投入品不合理使用,导致产地环境污染,果品农残突出。加之发达国家农残标准管理日趋严格,将严重威胁我省果品、果汁出口。二是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不健全。现行的绿色、无公害果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对接难度很大;我省作为果业大省,目前还没有专业性的果品质量检测中心,无法实施有效的产品质量监督。三是果品产后处理设施滞后,影响果品、果汁安全卫生质量。四是农资产品市场管理薄弱,执法体系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大,以高毒、高残留农药为主的污染源没有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五是质量安全工作组织领导缺乏统一协调,难以形成合力,很不适应果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新要求。因此,下定决心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省果业发展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二、推进果品质量安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无公害果品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国家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把发展优质绿色果品作为我省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以提高果品、果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为核心,加快建设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出口基地和专用加工果生产基地,建立健全质量保证和服务体系,加强以农药为主的投入品的监管,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扩大出口,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陕西苹果“争全国第一、创世界名牌、出一流效益”的目标。
今后5年,要制定完善果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保障服务和产品认证等质量保证体系,对果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管,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全省基本实现果品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安全。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建设苹果出口基地和专用加工果基地,实现与目标进口国的对接,促进以苹果为主的果品出口达到80万吨,果汁出口达到25万吨。
三、加快无公害果品生产的对策措施
(一)加快苹果出口基地和专用加工果基地建设。
1、建设300万亩苹果出口基地。在我省渭北苹果最佳优生区的洛川、白水、礼泉、旬邑、富平、淳化、彬县、永寿、澄城、蒲城、乾县、合阳、扶风、富县、宝塔区、印台区、耀州区共17个县区,按照无公害果品产地生产条件和“品种对路、规模经营、管理规范”的要求,大力推广“巧施肥、大改形、强拉枝、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建设生态果园,推进标准化生产,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300万亩绿色苹果出口基地,批量生产符合国际出口标准的果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苹果出口企业,按照“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建设定向出口基地,根据出口国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技术规范和农药使用目录,配套以产后处理和冷链运输为主的产业体系,建立稳定的出口渠道,不断扩大果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