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宽0.25微米以下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8英寸以上单晶硅、多晶硅及晶片、薄膜场效应晶体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真空荧光显示器件(VFD)、场致发光器件(FED)、有机薄膜发光器件、短波长半导体激光管、蓝色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器等。
●通信(含光通信)
a.调整目标
紧跟国际通信技术发展方向,顺应电信网络与业务相融合的趋势,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以技术、成本、服务及规模效益的优势逐步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在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光通信、接入产品等领域形成品牌优势。
在保持现有程控交换机研发制造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和卫星通信设备。其发展方向是适应未来计算机网、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合一以及网络业务数据化的趋势,大力研究开发和生产宽带多媒体通信和个人移动通信产品。在技术方面大力发展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因特网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重点发展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的网络技术,形成规模生产的能力。2005年完成产值1200亿元。
b.重点企业
华为、中兴通讯、特发信息、飞通光电、亚奥新、太光通信、朗讯科技、中科健、桑达菲利浦、康佳通信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包括公共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基站和手机、集群通信产品)、光纤通信系统和无绳电话机产品、数字程控交换机、智能网产品及软交换产品、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产品、IP电话和流媒体通信产品、卫星通信小站、话路站和数据站产品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高端路由器、网关、网卡等网络设备、全光交换机设备和大容量全光网络(OXC、OADM)设备及关键部件、移动通信用射频电缆等。
2.工业新兴产业
这类产业目前正处于起步期,具有长远发展的良好前景,是深圳工业发展的后劲所在,蕴含着深圳经济持续、高速、均衡发展的潜在动力,主要包括医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产业。
(1)医药
a.调整目标
努力推行创新战略,应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新剂型,发展传统药物和天然药物,着重于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并提高原料、中药材加工的技术水平和配套能力。以中成药制剂改革和生产规范化、现代化为主,加快全行业实施GMP、GSP、GLP、GCP、GB/T19000认证的步伐,发展一批名优产品,逐步使开发的中药成为国际主流药物。
在医药制剂方面,根据我国国情,加快研制和推广复方制剂、口服缓控释制剂,同时积极研究开发国内尚处于空白状态的新剂型,如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制剂等,应用离子电渗透技术、离子交换液体缓控释药技术等专用制剂新技术,加强制剂研究成果的产业化研究,促进制剂工业发展,推进产业化进程。在中成药方面,逐步引导中药产业向技术现代化、工艺工程化、质量标准化、产品规模化、市场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强一、二类中药研制和传统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加速研究中药丸剂浓缩、中药微丸等技术。到2005年,制药产业发展成为资金密集型、质量品种效益型、高新技术外向型的产业,其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以上,建成产值超50亿的企业集团1个,产值超10亿的医药集团3个。科技进步对医药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开发国家二类新药2个,国家三类新药3个。
b.重点企业
三九医药、海王、太太、万基药业、深圳制药、九新、中联制药、海滨制药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抗感染药、心血管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药、呼吸系统药、消化系统药、头孢类抗菌素产品、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及中药电子调配机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缓释、控释、靶向制剂、药用酶、化学半合成药物、分离提纯高浓度药用物质、新型生物培养、医药制取设备、新型试剂等。
(2)医疗器械
a.调整目标
弥补零部件结构性不足,提高关键零部件功能模块的技术含量,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医疗器械产业增长的贡献,增加品种,扩大规模,因地制宜地建立科技开发新体制和创新体系,重点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终端产品,产品结构以机电一体化的诊断、治疗、检验型仪器设备为主,形成高科技、大市场的发展格局。2005年,建成大型医疗器械集团2个,产值超亿元的产品10个。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出口产品产值5亿美元。
b.重点企业
安科、迈瑞、奥沃、积美、威达、迈迪特、益心达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和0.3T C型开放式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统、OUR-XGD型旋转式头部伽玛刀、立体定向射线全身治疗系统(全身伽玛刀)、XK-1型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X刀)、数字化X光机、系列智能化神经外科手术设备、影像诊断仪、心电图仪、高能医疗器械、监护系列产品、生化检验产品、介入医学导管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高性能的机电基础件、先进的扫描成像系统、高性能分析仪器和信号记录仪器、高精度新型传感器等。
(3)生物技术
a.调整目标
在技术上与国际接轨,走外引内联的道路,跟踪国际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使产业实现国际化,并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把深圳建成为我国的生物工程产业基地。在技术上向基因工程特别是农业基因工程方面发展,使深圳成为我国基因工程科研生产出口基地。在营销方面逐步向国际市场发展,使深圳成为东南亚地区生物制品的供应中心。重点发展国内市场紧缺的防预制品、国内外市场潜力大的基因治疗用品、药品和基因诊断试剂。到2005年,生物技术产业的总产值达到40亿元,其中防疫制品产值10亿元,治疗用品产值30亿元。
b.重点企业
海王、卫武、康泰、科兴、海普瑞、创世纪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基因工程干扰素系列产品、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基因重组溶血栓药物(RDD)、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依复济)、人血白蛋白和人血丙种球蛋白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生物信息平台、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标准实验动物、特殊氨基酸等。
(4)新材料与新能源
a.调整目标
依据该产业的现状,着重扶持该产业的重点企业,大力促进深圳新材料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特别是为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提高新材料产品的附加值。力争在2005年使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b.重点企业
比亚迪、邦凯、长园、金科、纳米港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新型动力电池、电池原料、金刚石膜产品、纳米陶瓷粉产品、PTC元件、防火铝塑复合板、彩色花纹铝塑复合板、铝蜂窝板、液体注射加成型硅橡胶、特殊性能高温硫化硅橡胶、粘合密封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可降解塑料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锂离子电池材料、高档次电子功能材料及电子浆料、高档次电子陶瓷器件、高性能磁性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电子纳米材料及器件、无机纳米材料、超细粉体材料、电子浆料及其制品等。
(5)节能与环保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