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到2005年,力争4家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达到300-500亿元;10家左右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达到100-300亿元;12家左右的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达到50-100亿元,形成多种所有制相融合的中小企业发展群体。100家企业销售收入进入本行业全国前5名,少数企业进入本行业世界前5名。
5.在配套体系方面,形成完善的七大配套服务系统。到2005年,形成以政府产业政策为支撑的政策配套体系;以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主体的技术配套体系;以完善的产品链条为纽带的产品配套体系;以国际采购、配送和集散为枢纽的物流配套体系;以金融服务为后盾的资金配套体系;以培养多层次人才为目标的人才配套体系和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腹地的地区配套体系。
6.在工业布局方面,构筑主体突出、配套完善的工业布局体系。到2005年,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雏形,同时积极改造老工业区,形成相对聚集的传统支柱产业基地,即逐步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带片区以及以此为依托的功能片区。
7.在实施名牌战略方面,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创名牌活动的培育运行机制和社会保障支持体系。到2005年,深圳的名牌产品要在质、量等方面走在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其中传统支柱产业的名牌产品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名牌产品对深圳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提高,形成一批具有相当经济规模的生产名牌产品的大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
三、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大力发展优势战略产业,培育扶持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立足于同行业中市场份额大、技术领先、在工业结构调整中起主导作用的重点企业,突出发展在产业中渗透性强、能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具有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点产品和产业链配套的短缺产品,提高深圳工业的配套能力和整体素质。
1.工业优势战略产业-IT产业
作为深圳工业的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约占深圳工业总产值的60%,约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15%,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对深圳工业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处于快速增长期的IT产业
这类产业市场潜力较大,正处在快速增长期,容易形成较大的规模和竞争优势,主要包括软件、数字视听、光显示技术产业等。
●软件(含集成电路设计)
a.调整目标
充分发挥深圳的比较优势,以软件平台建设为方向,以实现软件的行业化、商品化和产业化为目标,着力于启动市场,争创名优软件产品,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
“十五”期间建成深圳的国家级软件园,逐步培育3-5个大型软件企业集团或上市企业,在证券交易、财务管理、金融服务、数字化城市、物流、商业自动化系统、传统工业改造、网络通讯、电子商务与政务、教育教学、高科技旅游等领域创立15-20个名牌软件产品。2005年,全市软件业产值将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率30%。其中出口创汇20亿美元,销售总额进入全国前二名。
b.重点企业
金证、金蝶、现代计算机、远望软件、创智、桑夏、华强、中兴集成电路设计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系统及工具软件、信息安全产品软件、金融保险证券税务软件、物流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电子商务软件、电信电力交通软件、多媒体旅游软件、教育软件、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软件、财务软件、企业资源管理软件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软件开发平台和生产管理工具软件、网络通信软件、工业控制软件、人工智能产品及系统(如仿真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软件产品、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等。
●数字视听
a.调整目标
继续将彩电、激光数字产品作为产业的发展基础,研制开发DVD和HDTV的核心技术。扩大国内市场,拓展出口,大力降低成本,争创世界名牌,实现跨国经营的战略。
重点发展处于成长期一类的产品,使之逐步向平面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尽快开发数字显示器件、数字音频、视频传输系统,掌握DVD、HDTV的标准和关键技术,将该类产品发展成为功能更强的数字视听产品。技术研发的着眼点放在视听产品的芯片技术、网络接口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内容及网络服务等方面,重点开发AV信息及数据的传输、存贮与显示类产品等。2005年该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
b.重点企业
康佳、创维、赛格、先科、华强、兰光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彩色等离子体电视机、数字电视、光显示技术、可录影碟机、数码相机、IEEE1394接口、DVD-R/RAM、HDD录影设备、能上网的PDA个人电子助理、数字播放机等数字消费产品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彩色电视机专用芯片、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DVD系列数字激光视盘产品机芯、光头、高分辨率固体摄像机器件(CCD、CMOS)等。
(2)处于平稳增长期的IT产业-计算机与外设
a.调整目标
计算机与外设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以互联网络为中心实现战略转移。
巩固和扩大已有产品的产销规模,积极开发以网络产品为中心的新兴产品,从而形成完整的生产链条和配套能力。把深圳建成我国最大、最有生机的计算机产业基地。2005年产值达到900亿元。
b.重点企业
长城计算机(深圳)、鸿富锦、长科国际、易拓科技、海量存储、开发科技、鑫茂、爱普生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消费类电脑产品、服务器产品、移动计算和无线上网产品、专用计算机设备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
专用计算机系统及外设、工作站及高性能服务器、机械产品开发用先进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设备、安全生产及环保检测仪器新技术设备、在线自动测试技术系统等。
(3)处于调整收缩期的IT产业
该类产业目前处在产品结构调整中,风险较大,大部分是关系到我国战略安全的重要产业,必须全力突破,包括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和通信产业等。
●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
a.调整目标
重点扶持和引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别是立足现有基础,加大元器件生产的技术改造力度,促使其迅速达到规模经济水平。
采取高投入、高技术、高效益、重点推进的思路,加快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平台建设和产品测试,使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后工序形成规模生产,并尽快建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前工序。生产模式以定向目标的Foundry和多整机配套体系的IDM为主。到2005年深圳该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
b.重点企业
深超、赛意法、深爱半导体、天马微电子、先科、方大等。
c.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液晶显示器产品(包括TFT显示器)、光显示器件(包括OEL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氮化镓(GaN)基半导体发光材料及器件、彩色等离子体显示器驱动器件、片式元器件、可刻录光盘、光器件产品、开关电源模块等。
d.产品链配套短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