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
 (2002年11月6日 深府[2002]190号)


  《深圳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三届六十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由市经贸局负责。

          深圳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深圳工业结构,提高深圳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实现深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深圳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一、深圳工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不断推进,深圳工业正逐步由数量扩张、粗放经营型向质量优化、集约经营型方向发展。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工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初步建立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区域经济特色比较鲜明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形成了以计算机与外设、软件、通信、微电子与基础元器件、数字视听等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优势战略产业群,以医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等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群和以机械、纺织服装、家具、钟表、玩具、珠宝首饰、皮革、印刷、包装等产业为代表的传统支柱产业群。
  目前深圳工业发展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增强,世界经济结构性重组加快,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投资策略调整变化,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的空间进一步扩大。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需求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主要经济活跃地区尤其是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发展了各自的优势产业,使得国内市场和城市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外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新特点、新趋势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突出了调整深圳工业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圳工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回顾
  经过22年的发展,深圳工业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跨越。第一次是“六五”时期的“铺摊子,上项目,打基础”的起步阶段。工业以“三来一补”为主要方式,以电子、服装、纺织、皮革等行业为重点,实行外引内联相结合、工贸技相结合,形成了劳动密集型工业结构。至198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第二次是“七五”时期的“抓生产,上水平,促外向”的蓄积阶段,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并重,初步形成了“产业以电子为主,资金以外资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的外向型格局,工业基本建设投入逐渐增多,一批先进工业项目逐步投产,轻重工业逐步协调配套,并从劳动密集型为主逐步向劳动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的“双密型”结构发展。至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第三次是“八五”时期的“抓高新,上规模,重效益”的调整阶段,进料加工比重开始超过来料加工,轻重工业比重基本持平,高新技术产业崭露头角,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经济逐步显现,一批重点骨干项目和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发展迅速。至1995年,工业总产值达9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26亿元。第四次是“九五”时期的“抓重点,重发展,促主导”的加速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增长点,七大主导产业加速发展,“三个一批”战略加快实施,产业定位趋于明确,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和产品比重逐步提高。至2000年,工业总产值达2586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065亿元。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深圳工业迅速实现了三大转变:从来料加工到自主生产的转变,从小型、分散生产经营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转变,从传统产业为主导到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转变,从而初步建立了区域经济特色比较鲜明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二)深圳工业结构的主要优势
  1.重工业比重加大。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200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重工业总产值达到198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4.5%;轻工业总产值109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5.5%。
  2.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深圳工业的重要支柱,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2001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2280亿元,其中投资类产品产值比重达到73%。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工业中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大的产业,是拉动深圳工业增长的火车头,也是深圳工业结构调整的主动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从无到有,逐步成为技术含量高、增长势头猛、辐射和拉动能力强的新兴产业,极具增长潜力。
  3.工业结构的外向型特征突出。2001年,深圳外贸依存度为297.8%,出口依存度为162.6%,工业产品出口额312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的83%以上。深圳外向型工业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目前深圳加工贸易已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发展成为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为主;从受托式加工为主发展成为自营式加工为主;从局部的简单加工装配发展为全工序复杂深加工;从中小资本投资为主发展成为跨国大资本投资与中小资本投资并重。
  4.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1991年的23亿元,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7.4%,上升到2001年的132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5.9%。高新技术科研开发成果显著,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工业的第一增长点,也是深圳工业产业升级的主导性力量。 
  5.传统支柱产业仍然具备比较优势。在高新技术产业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深圳的传统支柱产业仍继续保持重要地位。2001年的传统产业产品产值达167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4.1%,其中机械、服装、钟表、玩具、家具、皮革、食品、包装以及日用轻工、家用电器等,都已形成相当生产规模,创造了自己的品牌,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并且与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融合,初步形成了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互补格局。
  6.深圳已成为一批重要工业产品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配套市场。2001年深圳微机产量164万部,占全国21.7%,硬盘机1136万部,占全国50%以上,程控交换机2994万线,占全国41.5%。深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计算机和通信产业基地。钟表、集装箱、珠宝首饰、玩具等一批传统支柱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涌现出中集、康佳、华为、长城、飞亚达、三九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金威、百丽(BELLE)、富安娜、长城、泰丰888、飞亚达和光大依波已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7.大中小型企业并举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2001年深圳大型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数的5.6%,产值达139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4.3%,涌现出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甚至二百亿的企业,如长城、华为、中兴、富士康等,表明深圳工业规模化和产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同时中小企业在促进工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产值比重约占56%以上,一批“小而优”、“小而特”、“小而精”的小企业与一批大企业相互配套、相互补充,大、中、小企业按产品链、产业链形成的配套网络正稳步发展。
  8.工业投资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对深圳工业增长的作用显著。2001年深圳工业总产值为3097亿元,按经济类型构成划分,国有企业产值比重占6.7%,比1990年下降20个百分点;集体企业产值比重占0.83%,比1990年下降5.6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产值比重占17.55%,比1990年提高15.92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产值比重占73.58%,比1990年提高7.3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企业成为深圳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