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属国有、集体和国有控股企业;
(二)外商投资企业、台港澳商投资企业;
(三)中央、省和外地驻青用人单位。
在全市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争议,可以由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直接受理。
各区(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规定受理辖区内除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
第十三条 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将其管辖的案件移交区(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区(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需要由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的案件,可以提请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
区(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异议的,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定管辖。
第三章 当事人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劳动争议当事人。
与劳动争议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或者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为法人的,由其法定代表人参加劳动争议处理活动;其他用人单位,由其主要负责人参加劳动争议处理活动。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合并或者兼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以合并或者兼并后的用人单位为当事人。
用人单位分立的,其分立前与劳动者发生的争议,由分立后的实际用人单位为当事人。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后,对承受劳动权利义务的单位不明确的,分立后的单位均为当事人。
用人单位解散、撤销、歇业或者破产的,由其主管部门、开办单位、依法成立的清算组织或投资人为当事人。
第十七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劳动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劳动争议处理活动;劳动者死亡的,其遗产继承人可以参加劳动争议处理;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参加劳动争议的处理。
第十八条 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为三人以上,并有共同理由的,应当推举代表参加仲裁活动,代表人数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确定。
仲裁代表人的仲裁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法律效力,但仲裁代表人变更、放弃仲裁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仲裁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