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优化和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特色工业园区原则上要从已有一定基础的工业园区中优选,提高土地利用率。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严格把好园区企业准入关,不能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暂时发展。
(五)坚持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的原则。建设特色工业园区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服从大局、突出重点、有序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园区布局要与三大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协调一致,与全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相衔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
四、主要措施
(一)高起点、严要求,做好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科学性和带动性,要预留适量的拓展用地,为后续发展留有余地。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区位,特色工业园区应依托现代交通运输体系,靠近现有城镇或与城镇建设规划紧密结合,尽量从现有园区中优选,尽可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公共设施,降低开发成本,以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城镇建设。
(二)优化土地配置,实施集中整治。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用好、用活国家和市政府制定的土地置换、土地整治和土地周转政策。通过审批可采取转让、出租、作价入股等多种形式获取建设用地,切实保障园区用地。特色工业园区用地要以项目为基础,滚动发展,既不能有项目无土地,也不能有土地无项目,坚决防止盲目圈地新建和撂荒土地。坚持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相结合,加大土地开发集中整治力度,扩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共享性,将分散的成长性强的企业和新建企业向特色工业园区集聚。
(三)坚持分类指导,积极开发利用特色资源。特色工业园区建设要体现大工业带大农业的战略,与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都市发达经济圈的特色工业园区,要成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现代产业基地,适当布局可容纳一定数量的城镇劳动力就业的都市型工业企业,发挥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渝西经济走廊的特色工业园区,要重点发展与城市大工业配套服务的相关产业和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密集带和中小城镇连绵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特色工业园区,要依托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型加工产业。
(四)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扩大开放上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拓宽视野、创新思路,在特色工业园区中大量引进外资企业和国内优势企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吸引民营企业入驻,努力使特色工业园区成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五)大力发展加工型企业和适应市场需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发展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主的加工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为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