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市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建设。启动有线数字电视建设,促进广播电视、宽带互联网与数据传输、远程教育、广告、视频点播等多种数字视频、数据传输业务的发展。
3.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扩大消费规模和档次
发展电子商务以带动计算机、服务器、网络产品、通信产品等硬件设施与数据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的消费,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消费方式和手段,并带动信息咨询、培训与维修等服务业的发展。
4.扩大农村有线电视消费
加快对全市现有4万余个广播电视自然盲村的有线电视通信设施建设,实现全市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提高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促进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消费。
鼓励企业发展面向个人消费的电子信息产品,如数码相机、可视电话、家用医疗电子产品和兼有电视与计算机终端显示功能的智能终端产品。
(七)关于文体消费
1.培育文化经营项目,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1)积极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针对大众消费水平,结合当前社区建设,创新文化产品和形式,大力发展较低收费的社区文化。
(2)大力开拓青年消费市场。针对青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开发适应青年特点的新颖的文化产品,并经常性举办高雅或流行的各类商业性演出,进一步活跃营业性演出市场。
(3)逐步拓展高消费市场。针对高收入阶层和文化品位较高的群体,建设高档次、高品位、有特色的多功能文化娱乐场所,重点建设音乐厅、戏剧厅、音乐茶座等。加强大剧院、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设施建设,引导广大市民积极消费、健康消费。探索为外国旅游者的演出活动,增强旅游的文化底蕴。
(4)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积极扶持我市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培育文化精品,鼓励各类演出单位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营运机制,大胆创新,针对重庆演出市场的特点和观众需求,创作一批具有重庆特色的舞台艺术作品,进行商业性演出。努力培育和扩大消费群体,在此基础上发展一批现代传媒集团,同时大力发展中介演出公司。
(5)培育影视制作公司。扶持电视剧和电影创作,发展影视制作经营机构,壮大影视制作经营实力,鼓励企业投资参与影视节目制作。
(6)加快发展有线数字电视节目,逐步开通家庭有线电视视频点播业务,拓展和细化电视的服务功能,提供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
(7)稳妥推进古玩字画文物交易市场的建设。
2.扩大出版物消费
(1)创建我市教育、科技、少儿、美术等专业出版社,针对各种层次的消费群体,出版发行适销对路的图书和音像制品。采取奖励、贴息、专用书号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出版精品图书和电子音像制品。加快发展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等多媒体制品。
(2)整顿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秩序。打击非法出版、发行和销售经营者,切实保护正版图书和音像制品经营者的利益,保护正版经营者守法经营的积极性,为正版经营者降低价格创造条件。
(3)扶持壮大一批图书和音像制品经营主体。鼓励新华书店集团等优势图书音像经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特许加盟等多种方式发展连锁经营。发展图书销售网点,在车站、码头、机场、酒店、超市、居民社区开办具有统一标志、统一装饰、实行统一管理和配送的图书专卖店、便民店。建立图书配送中心和统一的书刊经营网络,对实行图书连锁经营且符合条件的,享受流通产业连锁发展优惠政策。扶持音像制品的连锁经营网络,通过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逐步建成规范经营的营销网络。音像直营经营店不再单独办理许可证。
(4)鼓励开发农村图书市场,刺激农村图书消费的增长。
3.大力促进体育消费
(1)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投入,以适应举办国际国内赛事需要。
(2)鼓励国内外资金投资开发体育资源,通过招标、聘任等方式委托经营或社团全权管理,盘活现有体育场馆。
(3)简化审批手续,鼓励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和竞赛活动,特别是积极争取举办国际国内的重大体育赛事。
(4)努力拓宽体育消费市场和体育用品市场,满足群众对健康与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以及对各类体育消费品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