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扩大都市旅游圈,丰富都市旅游产品内涵,促进1日游和周末休闲游。抓住“8小时重庆”、“半小时主城”工程快速建设和主城路桥收费改革的契机,发挥都市发达经济圈辐射带动功能,以主城区为中心,将周边2小时左右车程范围的旅游景区(点),纳入都市旅游圈进行统一的线路设计和产品包装。新增范围包括永川野生动物世界、大足石刻、铜梁温泉城、合川钓鱼城、北碚金刀峡、渝北统景、长寿湖、丰都名山、涪陵天台峡谷、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江津四面山等旅游景区。将渝中区举办的“都市旅游节”扩展到主城区,并在每年的9月至10月进行。
加速发展“魅力重庆一日游”。及时并分批增辟线路,包装一批产品,迅速壮大规模,力争今年“魅力重庆一日游”人数达到3.5万人次,其中市外游客超过30%,继续鼓励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旅游企业扩大“魅力重庆一日游”的线路、产品经营。工、青、妇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继续配合组织“魅力重庆一日游”客源。今年内设立完善重庆市散客服务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加快我市入境公路规划建设,尽快修通一批周边地区入境的“断头路”,吸引方便周边游客。
大力发展山城夜景游和“两江游”。加速推进长江、嘉陵江滨江路的旅游开发建设,加强行业管理,完善南滨路、长滨路旅游设施。年内北滨路要加快建设,形成新的旅游带,在南滨路开工建设中外合资的“重庆海底世界”旅游项目。把“长江三峡观光专线游”、“两江游”、“魅力重庆一日游”和入境游有机组合起来,向海内外大力推介,延长游客在渝游览时间。
多元投资、多元开发,发展一批都市旅游新品。着手三峡博物馆和人民广场三期工程完工后的旅游服务配套工作尽快恢复和开放洪崖洞、湖广会馆等都市名胜古迹;扩建、完善“八一”路“好吃街”;深化对磁器口古镇的旅游开发;尽快理顺黄山“二战”遗址等旅游管理及开发经营体制。培育渝北鹿山、九龙坡皇田、永川黄瓜山等农业观光旅游产品;促进和规范城市近郊景区“农家乐”建设与管理。积极探索工业旅游、教育旅游,包装设计一批景点,推向市场。
3.继续组织好国家级“中国重庆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三峡国际旅游节”(一会一节)。从2003年起,在“一会一节”期间,增加高水平高档次的商业性演出;从今年开始,在每年“9.27”世界旅游日举办重庆都市旅游节,由主城各区以申办制方式主办。
4.发展旅游商品生产。提高设计开发水平,定期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和展销活动。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三届重庆旅游产品交易会上,推出一批重庆品牌旅游商品;抓紧建设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小商品一条街。
5.加大重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市内各媒体要进一步强化对旅游的宣传报道,重庆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开辟以展示重庆旅游精品、名品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专题节目。旅游主管部门每年统一印制一批包括重庆旅游产品介绍、旅游交通线路等内容的精美旅游宣传资料,免费提供给口岸、外事系统各单位,重点散发给海外游客。下半年将采取市级组团和区县组团、政府补贴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赴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境外主要客源市场开展旅游促销活动。
充分发挥市台办、市侨办、外联委、海外联谊会、重庆贸促会等单位和组织与海外客人的桥梁作用,积极宣传重庆旅游产品,动员邀请海外游客。
6.增辟旅游专线,统一设计包装后,大力向市民推介,方便市民出游。对旅游专线客运的经营特许权,由市交委牵头,市旅游局配合,向社会公开招标,并按各部门职责加强行业管理。对旅游专线定点车辆实行“五定一收费”制度,即对到旅游景区的旅游车实行定时、定班、定车辆、定线路、定票价,实施一次性统一收费。抓紧规范和完善城市道路、旅游景区(点)的标识牌,重新印制规范的重庆旅游地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发展专职导游和社会导游,3年内由现在的4408人发展到8000人左右。
7.在主城区重点景区(点)和重点旅游购物中心新辟旅游专线车站和旅游团队停车港。
8.加强八大特色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批适应周末休闲和黄金周消费的环线产品。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培育跨省市区域旅游产品。
9.大力发展航空旅游。在巩固已开通国际(地区)航线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恢复重庆至德国慕尼黑航班的工作;着手开通重庆至马来西亚、美国洛杉矶、新加坡等国际航线的准备工作。积极发展与南充、达川、恩施、宜昌、襄樊、绵阳、广元、西昌、九寨沟等周边地区一些客源较好的城市的支线直航;年内开通渝成“空中穿梭巴士”,实现主城区到万州的穿梭飞行。加快万州机场、黔江机场、梁平机场等支线航空旅游的交通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