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扩大外来消费增量
加快我市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设施条件和投资软环境,重点引进国内外大财团、大公司的总部或分支机构以及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入驻重庆,让国内外的资本包括民间资本在渝自由创业,公平竞争,增大投资主体,增加外来常住人口,扩大重庆高收入消费群体。加快会展设施建设,完善服务环境,培育品牌会展。重点把我市的“一会一节”、“高交会”、“美食文化节”培育成为全国性的会展活动,办好“都市旅游节”、“服装文化节”、“啤酒节”以及汽车摩托车、化工建材产品、农副产品、鞋类、名特商品等一批大型专业会展。积极争取国内外的大型专业会议、会展来渝举办,扩大外来消费增量。
(五)改善促进消费的宏观环境
强化结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快我市轻工、食品、电子、通信、建材、家用汽车等产业的发展,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各方面的需求。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积极推进现代物流,稳步探索电子商务,以完善的流通经营结构和先进的营销方式,适应现代消费需求。
加快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再循环。以消费促进生产流通,以生产流通培育新的消费。坚持市场开放,破除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鼓励地方名优产品消费,积极支持地方骨干优势产业和名优产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地方品牌产品在市内重点建设项目物资采购市场中所占比重,充分利用投资需求拉动我市装备材料工业发展。对全市交通、市政、电力、通信、环保、水利、库区建设等方面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要采取扩大内需的办法,建立物资采购信息公布制度和重点项目联络员制度,及时沟通供需信息,加强联系、协调,为市内企业参与重点工程物资供应创造条件。
进一步拓展消费服务领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注重研究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开发不同消费人群的适销商品和服务。针对消费上档升级和外来人口增加,有针对性地发展新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消费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在城区特别是在居民住宅小区,大力兴办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各类社区服务。
加强市场整治和监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加强消费品市场的治理,强化商品质量的监管。大力整治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对生产销售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打击,特别要加大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治理整顿,解除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健全消费者维权体系,建立投诉和监督机构,建立完善消费投诉绿色通道和消费争议仲裁机构,开展群众性的消费维权活动,努力营造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
四、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八大消费
(一)关于住房消费
1.推进住房货币化分配,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1)大力推进住房货币化分配。各级政府应制定本地区财政拨款单位的住房货币化分配实施计划,各级财政将住房补贴资金纳入预算安排。符合住房补贴发放条件的地区,今年均应启动住房补贴工作,力争于2003年底以前全部解决财政拨款单位离退休职工的住房补贴。进一步扩大企业住房货币化分配实施面。各类企业的住房补贴方案既可比照机关事业单位的方案执行,也可按照房改的政策规定,结合本单位、本行业的工资水平、本单位职工历史住房状况、单位所在地区商品住房价格,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住房补贴方案。
(2)开展廉租住房保障工作试点。出台重庆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试点的相关政策。采取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方式,选择部分地区进行廉租住房保障试点。通过实施廉租住房保障,解决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促进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
2.继续加大存量公房出售力度,鼓励房改房再交易
(1)符合出售条件的公有住房,凡住户要求购买的,产权单位必须出售。企事业单位闲置公有住房经批准后,可按市场价向社会公开出售,售房资金专项用于职工住房补贴。
(2)进一步完善房改房再交易的优惠政策,对出售房改房再购商品住房或二手房的,按面积增量计收契税和转让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