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对外经济贸易重点专题规划的通知

  ——鼓励外资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鼓励外资收购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金融资产,推动现有存量资产与国际资金、技术的融合,盘活存量、创新经营管理机制;鼓励大型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联姻,引进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机制,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国有优势企业以出售股权、境外上市的方式与跨国公司对接;鼓励境外中小企业以并购、参股、控股、产权置换、转让经营权等方式对国有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允许有条件的中方自然人作为中外合资、合作的投资主体,鼓励民营企业引进外资,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发行国际股票、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在上海、深圳交易所上市发行B股、在香港上市发行H股、在美国上市发行N股,在世界其它金融市场上发行国际企业债券;积极探索以中外合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方式引入外资;扶持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利用香港的中资窗口公司,借壳或买壳上市发行红筹股;利用香港创业板上市不设盈利要求等宽松条件,支持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广泛吸引外国资金。
  ——稳定、有效地提高利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的中长期优惠利息贷款的使用效率。更多地争取日本政府、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用于农业、交通、环境保护等基础产业项目和文教、卫生、扶贫等社会公益性项目。
  4.发挥北部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区吸收外资的示范作用
  坚持“以工业为主,吸收外资为主,拓展出口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的办区方针,强化招商引资的“龙头”地位,提高外向型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使之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吸收外资增长最快的地区。
  ——以北部新区为重点,实施“一区多园”。建设和完善出口加工区、光电产业园区、长安福特汽车工业园区、软件园区、生物医药工业园区、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等,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外大跨国公司和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工业项目,建设设施一流、主业突出、管理规范、软硬环境双优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区为重点,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各重点园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际资本积聚和国外先进技术集中,积极培育研发创新、孵化创业、转化辐射和机制创新四大功能,加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发挥其对周边地区在信息、技术、加工配套方面的辐射作用,提高其产品的外向度和国际竞争力,使之成为我市吸收外资的先行示范区。
  5.完善招商引资体系
  要逐步摆脱以政府为主导的传统招商引资模式,建立以政府引导为方向,以企业运作为主体,以中介机构参与为媒介,多方协调、自我发展与自律管理相结合的市场化招商引资体系。
  ——加快建立全球招商网络。要认真分析国际资金流动的新特点,在国际资本输出的重点地区美国、日本、欧洲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等地设立招商点,逐步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形成一个分工协作、布局合理、人员精干、反映灵敏的全球招商网络,进行驻外招商;派遣项目小分队到一些发达国家,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多途径寻找国内外合适的专业招商中介机构和商会组织等进行委托招商;大力发展招商经纪人队伍,选择相关人员以及海外华人华侨等开展以商招商。
  ——健全国内重点地区招商网络。要在国际资本比较集中的地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以及我市驻外省、市的办事机构,利用各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对所在地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办事处进行常年的联络和沟通,及时掌握其投资意向,开展上门招商。
  ——突出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引导一批强势名优企业,通过与外资合作,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实力;通过“强内”来“引外”,建立和完善一批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做大做强招商主体;大力引导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主动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实现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实施“走出去”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主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动对外投资、工程承包、设计咨询和劳务合作,积极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多双边援助,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融入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中,成为全市对外开放重要载体和窗口。
  1.鼓励优势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推进跨国经营,以投资带动出口,发挥在机电、化工、医药、建材等方面的优势,将成熟的设备和技术向国外市场转移,以带动我市原材料、零配件以及劳务出口。
  ——对外投资地区。对外投资重点选择能发挥企业竞争优势或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以突破贸易壁垒和降低投资成本;企业对外投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先发展中国家,后发达国家,以东南亚、南亚、西亚、独联体等国家和地区投资为主,大力开拓中东、非洲、拉美、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积极向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进。
  ——对外投资领域。坚持贸易先行,产业跟进,工商联手、工贸结合,从扩大一般贸易出口,建立重庆出口商品物流中心,逐步走向对外投资;积极开发和利用国外资源,加快我市优势产业和长线产品向国外转移,以汽车、摩托车为突破口,继之以机电、化工、医药、建材、轻纺、食品和成套设备等产品和技术全面跟进;大力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设备及零配件出口,不断扩大境外投资规模,使更多的重庆企业和“重庆造”产品走向海外。
  ——对外投资主体。构建多元化对外投资主体机制,在支持国有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更要鼓励和推动私营企业对外投资,形成一批利用境外资源、占领境外市场、输出技术、设备和管理的跨国经营企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