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区县外经贸工作取得快速发展,成为全市对外经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五”期间,大力推进“大外经贸”战略,促进了区县外经贸工作持续、快速发展。“九五”期末,区县外贸出口额已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59.6%,区县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0.3%。尤其是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吸收外资4142万美元,占全市吸收外资总额的16.95%,吸收外资的窗口作用日益发挥。
(六)外经贸体制改革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九五”期间,我市“大外经贸”格局初步形成,已有375家企业取得外贸进出口经营权,28家企业获得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经营权;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我市外贸出口生力军;积极探索外经贸属地化管理,调动区县发展外经贸的积极性,初步建立起新的外经贸管理体制;国有专业外贸公司的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机制正在形成,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全面启动。
但是,也应看到,我市对外经贸还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主要是:对外开放的整体合力尚未形成,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大外经贸”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外向型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比重小,出口商品潜力不大、后劲不足;利用外资方式不活、领域不宽、投资环境亟待改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规模偏小,对外承包工程大项目不多,外派劳务档次需要加快提升;国有专业外贸公司改革推进滞后,发展举步维艰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我市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的推进,也使外经贸对全市经济的促进和拉动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十五”期间,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使对外开放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十五”期间对外经济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已成不可逆转的潮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两大历史机遇,对未来5年重庆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有利因素
1.经济全球化为外经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新一轮的世界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正在进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日益强大,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因此,加快参与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步伐,将会为我市大力吸收外资带来机遇。一方面,通过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同外国跨国公司建立稳定的生产和服务关系,融入全球采购体系,带动我市企业生产、质量的提高。
2.我国加入WTO,为外经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加入WTO,改善了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国际环境,将由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的开放转为全面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为法律框架下的可预见开放,由单方为主的对外开放转为中国与WTO成员之间双向的相互开放。我国可在WTO确定的多边、稳定、无条件享受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原则下,享受WTO成员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权利,有利于我国拓展进出口市场,拓宽吸收外资的空间,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将为我市扩大出口、吸引外资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3.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外经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国家已出台了一批财政、税收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鼓励、支持政策;特别是我市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对外国投资者的决策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将有利我市不断扩大吸收外资的规模,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沿海东部产业和企业的再次西进。
4.国家不断深化外经贸管理体制改革,将为外经贸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建立一个既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高效灵活的外经贸管理体制。国家和地方的外经贸政府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建立新型的外经贸调控体系等,将为我市对外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不利因素
1.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跌宕起伏,世界经济、政治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加入世贸组织加速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为我市的弱势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我国加入WTO将会对现行外经贸管理方式产生冲击。人们对加入WTO的准备还不够充分,涉外法律、法规还不太完善,涉外政策的透明度、统一性还有待增强,涉外经济活动的宏观间接调控和监管能力亟待提高,调整的难度不容低估等,将会给我市对外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3.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将影响到对外贸易的出口规模。初级产品及一般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价格走低,对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出口产品的国际需求相对减少;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层出不穷,加大技术壁垒如绿色、环保、卫生、检疫等比重;部分发展中国家对来自中国的轻纺等产品频繁动用反倾销与保障措施等手段,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将制约着我市扩大出口的发展。
4.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市场对科技需求增大,对劳务人员素质要求提高,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电子信息、通讯网络等高科技项目增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型管理模式的运用日趋普遍;对外经企业的资质、业绩、实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技术要求相对简单的单纯土木建筑的小项目、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的项目逐渐减少等,将越来越制约我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规模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