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农业综合开发要围绕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建立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培植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多种经营项目,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培育和壮大区域主导产业。苏北地区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大宗农产品基地初步成型、生态农业基础和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等优势,积极发展大宗农产品的规模化、优质化和无公害化生产,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苏中地区要发挥资源多样性优势,做大、做强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产业化水平和外向型水平,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方式和农产品产销方面求得突破。苏南地区要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外向型农业和都市农业,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业发展,建设一批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种子企业、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和大型销区农产品批发市场。
明确重点,狠抓关键,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环节的扶持力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要在坚持改造中低产田的同时,重点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建设和科技推广解决基础设施配套;多种经营项目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要,把项目做强、做优、做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龙头加工企业项目,要有相应的生产基地,并坚持择优扶持的原则,以多种方式辐射带动一定数量的农户。要围绕培育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把土地治理、多种经营、龙头项目和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重点投入、集中投入、连续投入,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产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把推进农业标准化放在重要位置。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要积极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结合科技项目,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应用。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业的开发。强化品牌意识,择优扶持已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
建立和完善“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切实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对部分财政资金实行有偿投入,按照“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落实还款责任,确保及时足额偿还,回收的财政有偿资金继续用于农业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