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切实抓好六项重点林业工程
(一)沿海防护林体系(二期)建设工程。自赣榆县的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全长32公里,总面积549.4万亩,以沙质海岸为主的沿海丘陵区,重点更新改造现有海岸沙堤林带,提高防护效益。白海州湾南段西墅至烧香河北口的云台山山地和东、西连岛等大小岛屿,全长49.6公里,总面积101.17万亩,以基岩海岸为主的山地丘陵区,结合名胜古迹、旅游资源开发,重点开展大规模封山育林工作。以淤泥质海岸为主的平原区,结合海堤、河堤、道路、渠道等干线造林,重点建设海岸基干林带和农田防护林网,标准基干林带的林带宽度达到100米以上。“十五”期间,沿海地区成片造林新增面积220万亩,封山育林22.7万亩。
(二)平原绿化工程。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进一步提高绿化整体建设水平。推进林网的网络化、良种化、立体化、高效化和模式多样化,“十五”期末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其中高标准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70%以上,建设面积1500万亩。根据苏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坚持经济优先,兼顾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加强绿色通道建设。重点在高等级公路,国道、省道及铁路两侧各建设50米宽以上的林带,县乡道两侧各建设30米宽以上的林带,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两侧向外延伸建设2公里的高标准农田林网。结合农村小型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林、果、花卉、苗木为主的庭院经济建设,大力营造多功能生态林、环镇村林带,加快村庄、小城镇及城乡结合部绿化。至2005年,中心村、镇绿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
(三)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程。建立湿地保护区。在现有盐城滩涂珍禽保护区等2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的基础上,在其它候鸟、珍稀鸟类、鱼类等生物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重点建设国家级盐城珍禽保护区和大丰麋鹿保护区,扩大大丰保护区核心区,完善保护区分区功能。加强现有省级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保护区建设,强化市、县级保护区及保护小区建设。
(四)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按照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思路,大力调整和优化林种结构,切实抓好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基地建设。鼓励加工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原料林基地,实行林纸(板)一体化。重点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县27个,总面积400万亩。
(五)林产品加工工程。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及银杏等经济林果深加工,重点扶持大型木材及果品加工企业。严格执行国内、国际主要生产标准,促进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木材利用上水平。突破银杏花果叶深度开发与加工,提高花果叶材兼用栽培水平。重点建设徐州、连云港等市银杏、板栗、石榴生产示范区,“十五”期间重点扶持5家经济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