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军区关于印发《全区城市民兵工作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2、调整训练内容和时间
  着眼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根据训练对象的不同要求,压缩科技含量较低的共同课目,充实科技含量较高、与民兵装备和专业特点相一致的训练内容,突出应用训练和预案演练,增强训练的针对性。
  民兵各专业人员的共同训练:以兵器操作和战斗运用为主,加大高科技常识和主要作战对象武器装备的战(技)术性能等训练内容比重,增加伪装防护和战场心理常识训练,重视抓好一专多能训练。
  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和基干民兵连(排)长训练:在完成民兵共同课目训练和专业训练内容的基础上,加大战法研究、兵员动员、本级组织指挥等训练比重,加强新装备教学训练。专职人民武装干部,新任职的(不含人民武装学院毕业学员)当年训练1次,训练时间为30天,在职的5年内训练1次,训练时间不少于15天;担任高炮营(群)指挥员的干部,两年内训练1次,训练时间为20天。基干民兵连(排)长,新任职的当年训练1次,训练时间为20天,以后根据需要安排复训。
  民兵应急分队训练:在完成专业训练的基础上,加大协同应用训练比重,增加防化和夜间执勤课目训练。训练时间不少于15天。
  专业技术分队训练:民兵防空导弹、高炮(机)分队,突出基础技术和协同训练,增加“新三打三防”(打巡航导弹、打隐形飞机、打武装直升机,防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察监视)、野战抢救抢修和夜间反空袭等训练。通信分队突出新装备知识的学习,增加电子对抗内容的训练。防化分队突出技术基础训练,增加机动救援和消除敌空袭后果等训练。工程伪装分队重点进行专业基础和伪装技术应用训练。年度训练时间为30天。对口专业分队训练,突出军事基础知识和民用装备、技术转化为军事运用的训练。气象、预警、电子对抗、新材料伪装、网络攻防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对口专业分队,每年训练1次,其他分队3年内训练1次,训练时间不少于5天。
  步兵分队训练:重点进行技术、战术基础训练,增加警戒勤务训练。年度训练时间为15天。
  3、改革训练形式和方法
  着眼提高城市民兵整体遂行任务的能力,根据各专业的不同要求,实行统一计划、分类集中、按级组训,成建制集中基地按纲施训。高炮营(群)指挥员、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和少量专业技术兵骨干(教员)训练,由军分区(警备区)组织实施。民兵应急分队、专业技术分队和步兵分队训练,由军分区(警备区)制定计划,城区人民武装部组织实施。对口专业分队训练,由军分区(警备区)制定计划,城区人民武装部和组建单位共同组织实施。拓宽专业技术兵训练渠道,采取部队带训;军事院校挂训、与地方组建单位联训等方法,抓好各专业训练落实。利用模拟训练设备器材和作战(国防动员)局域网,组织对空防御分队和信息作战分队进行模拟训练和网上演练,提高训练效益。
  4、改善训练保障
  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切实搞好训练保障。重点抓好自治区人武学院、四个兵种(南宁高炮、柳州地炮、桂林通信、梧州工兵)训练中心、市国防后备力量训练中心(军分区、警备区教导队)和城区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在南宁高炮训练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导弹模拟训练中心,努力为城市民兵开展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创造条件。按照“对口、精干、高效”的要求,建立一支以人武干部为骨干、专职人民武装干部为主体、管教合一的教练员队伍。分级负责民兵训练装备和教(器)材保障工作,充分利用地方科技资源,开展技术革新活动,自制和改造部分训练器材,保障民兵科技练兵的需要。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