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按合同规定缴纳提留费和统筹费;
(三)承担国家和集体的义务工。
第六条 自治州内提留费与统筹费共十一项:
(一)提留费四项: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成员补贴、管理费、公积金、公益金;
(二)统筹费七项:教育事业费附加、农村医务人员从事防疫的劳务补贴、敬老院费用、优抚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维修费、计划生育补贴、民兵训练补贴。
第七条 自治州内农民应承担的义务工共两项:
(一)国家建勤工;
(二)农村集体义务工。
第三章 农民负担的额度
第八条 自治州内农民负担的提留费和统筹费标准,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执行。
第九条 提留费主要按经济收入分摊,也可按土地亩数或劳力分摊。统筹费可按农村人口和不同产业的经济收入负担。
第十条 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成员和其他人员的补贴职数、标准,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由村民委员会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国家建勤工,农村劳动力每人每年为五个工日,机动车(船)、畜力车等运输车辆每年每台为两个工日。
农村集体义务工,除抢险救灾特殊情况外,农村劳动力每人每年为五至十个工日。
国家建勤工和农村集体义务工,要坚持以劳为主,一般不搞以资代劳,对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承担国家建勤工和农村集体义务工的劳力,可由村民会议评议,给予减免照顾。
本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劳动积累工,不属于农村集体义务工,应坚持互助互利的原则,量力而行,谁受益谁负担。
第十二条 农村个体户或专业户、联户、私营、村办和乡(镇)办企业中的农民,与当地农民承担同等数量的国家建勤工和农村集体义务工。愿意以资代劳的,人工可参照国家规定的建筑业临时工工资标准,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车(船)工按国家规定的里程运输费标准计算。
第四章 农民负担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三条 自治州内农民负担,定项限额内的实行统一管理、分级使用的原则,定项限额外向农村收取的其它社会性费用,必须按本条例规定的权限报经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