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向特困老人及赡养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老人提供医疗救助,保障特困老人基本医疗需求。对70岁以上老人要提供挂号、就诊、取药、住院等方面的优先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要定期为百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
(三)构建老年社会照料网络。
以实施“星光计划”为契机,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基本建成以政府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在城市,自治区和各地、市都要建一个带有窗口性、示范性的老年服务设施(老年康复中心、老年公寓、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所有县(市、城区)也要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老年福利设施;街道一级要建一所容纳30名老人以上的老年服务中心(老年福利院、托老所);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要建一个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区、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三级老年福利服务网络。在农村,要实现90%以上的乡镇都有一所敬老院。到“十五”期末,全区乡镇敬老院达到1000个以上,床位29130张,每万名老人拥有各种类型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床位87张,其中城市每万名老年人拥有床位100张。
对70岁以上老年人要制定优先、优待、减免费等优惠政策。在参观、游览、乘公共交通工具等方面,给予他们优待和照顾,各行业和各类服务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优惠服务。
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培育面向老年人的护理、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消费市场,满足老年人的物质文化与服务需求。
(四)创造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区60—69岁健康老年人约占老年人口的58%,这部分人,尤其是老科教工作者,他们渴望继续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作贡献,发挥余热。政府和社会要为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愿量力原则,鼓励和引导他们从事关心和教育下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咨询服务、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城市社区要建立老年人才档案,为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在农村,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鼓励定居农村的离退休人员协助当地为改变农村面貌作贡献。
(五)办好各种老年学校,发展老年教育事业。
老年学校要走社会化的道路。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以带动社会其它力量,因地制宜办好老年教育。县级以上城市要建一所具有示范性、多学科的老年学校,有条件的乡镇、街道要建有老年学校。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