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事长(执行董事)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企业章程;
(三)股东会决议;
(四)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证明;
(五)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六)股东身份证明;
(七)住所的使用证明;
(八)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九)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提交的其它文件。
第十七条 企业登记主管机关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全部登记文件后,应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经核准登记的,应发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不予登记的,应书面说明理由。
经股份合作制企业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并签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即告成立。
股份合作制企业登记后,法律、法规规定应向有关部门备案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股份合作制企业法人跨原登记主管机关管辖地增设或者撤销分支机构的,应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开业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并向原登记主管机关备案。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九条 股份合作制企业应设立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或监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由企业章程规定,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股东会是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实行“一股一票”或“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具体由企业章程规定。
第二十条 股东会会议作出决议,应经代表二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对企业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制定、修改章程,企业分立、合并、解散等重大事宜作出决议,应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股东会议定事项应当形成书面决议。
第二十一条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由股东会或者董事会选举产生,具体办法由企业章程规定。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董事、执行董事、经理(厂长)、监事: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三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