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条例
(2001年6月28日淮南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2001年9月26日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花鼓灯艺术是指流传于淮河流域,集舞蹈、灯歌、锣鼓、小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应当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专业与业余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工作的领导,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花鼓灯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协助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做好花鼓灯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第六条 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专项资金,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
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花鼓灯艺术事业进行捐赠;对花鼓灯艺术事业进行捐赠的,享受《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优惠待遇。
第七条 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下列项目:
(一)创作和生产优秀花鼓灯节(剧)目;
(二)培养花鼓灯艺术优秀人才;
(三)组织开展大型花鼓灯艺术交流和重大演出活动;
(四)添置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的必要设备;
(五)奖励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花鼓灯节(剧)目的编创、演职人员;
(六)实施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的其他特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