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退耕还林还草总体规划,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采取封山禁牧、舍饲圈养,开发新能源等措施,保护林草植被。
严禁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烧山开荒和挖草坯、铲草皮、刨树根等一切损坏植被的行为。
第八条 在自治县范围内进行皆伐的,皆伐方案中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措施,由林业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监督实施。
第九条 禁止在二十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本条例施行前已在禁止开垦的陡坡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应当逐步退耕还林还草。
二十度以下五度以上的坡耕地,应当采取修建水平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
开发二十度以下五度以上的荒坡地,应当制定水土保持方案,经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办理土地开发手续。
第十条 开发建设项目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经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有关部门方可办理其它审批手续。
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有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
本条例发布前已建和在建并造成水土流失的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补报水土保持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开发建设项目应当减少破坏植被,排弃的砂、石、土、尾矿、废渣等废弃物,必须在专门存放地堆放。因采矿和建设使植被受到破坏的,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恢复表土层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第十二条 自治县治理水土流失,坚持因地制宜,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林、草、田、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和防沙治沙措施相结合,逐步建立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十三条 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应当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由有相应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组织施工。工程竣工时,须经自治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检查验收。
第十四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支持和鼓励一切经济组织和个人采取承包、租赁、拍卖使用权等方式治理开发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资源,并保护开发治理者的合法权益,治理开发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