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新财税制度的全面贯彻执行,原有的考核指标已不适应评价考核的需要。为此,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重新修订了《关于改进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及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已报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并以国统字[1997]303号文下发。现将《方案》印发给你们,并于1997年工业统计年报及1998年定期报表开始贯彻执行。
改进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促进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来。该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较大。各市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附件: 关于改进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
体系的内容及实施方案
依照指标体系能够具有宏观导向性、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对原有六项指标进行了调整和补充。新的指标的选择和设置,主要从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产销衔接状况等六个方面考虑,形成了由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七项指标组成的新的指标体系,其中第4、5、6、7项为原体系中的指标。新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一、七项指标的内容及计算公式:
1、总资产贡献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2/累计月数
其中:税金总额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期末资产总计的算术平均值。
2、资本保值增值率。该指标反映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计算公式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等于资产总计减负债总计。
3、资产负债率。该指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产及负债均为报告期期末数。
4、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投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2/累计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