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广西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专项实施意见的通知[失效]

  (二)加快广西电网建设。抓好500KV柳州——沙塘变、合山——来宾双回线建设;配合平班、恶滩、百色、长洲、合山、北海电源项目的送出及区内负荷的发展,建设一批220KV输变电工程和相应的110KV电网配套工程;加大城乡电网改造的力度,力争2002年底完成网改工程。
  (三)坚决关停小火电机组。除个别火电机组经国家经贸委同意缓期关闭外,2003年底关停单机5万千瓦及以下的燃煤、燃油发电机组,不再安排发电上网。
  (四)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运行机制和有效的政府监管体系。制定广西电力市场运营规则和电力市场监管办法,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电力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运行。
  (五)电源项目允许外资、区内外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开发和投资,允许电力行业内企业之间和电力企业与其它行业企业的资产重组、相互参股、合作经营。
  (六)加强对广东电力市场的研究,积极开拓广东电力市场,着力提高我区东送广东电力的份额,做大广西电力市场。
  (七)各地市要按照自治区的结构调整措施,配合支持做好电力工业的结构调整工作,把城市(镇)电网改造与发展规划纳入城市(镇)发展总体规划中去,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附件8  加快广西医药工业结构调整升级专项措施要点



  为加速我区医药工业的发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大力推进医药工业结构调整,使医药行业成为特点突出、效益显著的特色产业。力争到2005年,医药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左右,利税13~15亿元。
  一、调整升级重点
  重点发展和推进中药现代化,适当发展化学制药,积极发展生物制药。全面推进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工作,加强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名牌培育,加快培育企业集团,合理调整产业布局。
  二、调整升级措施
  (一)实施企业GMP改造。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2004年7月1日起,对不能通过GMP认证的企业要依法予以淘汰。
  (二)努力推进GAP种植研究与基地建设。中药材GAP研究与种植,应以地道名贵、稀缺和濒危中药材的保护、发展以及制剂生产和市场需求急剧增加的品种为重点,基本形成中药材GAP种植研究与指导、示范和基地化种植协调配套的格局。
  (三)大力开展技术创新。重点开发防治心脑血管、糖尿病及抗肿瘤等疑难疾病新药,现有中成药品种要加强二次开发;积极研发基因药物为代表的生物制药和有技术资源优势的化学药。通过自主研发与联合开发,开发国家一、二类新药、高附加值产品和优势产品,全面提高制药工业创新能力。
  (四)引导企业联合重组,加速医药企业集团化发展步伐。支持产品发展潜力大、经济实力强、管理水平较高的龙头企业通过市场运作和优势互补,实行重组与兼并。重点支持三金药业、玉林制药、花红药业、梧州制药、半宙制药、集琦药业、北生药业、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国内及国外的大公司或企业集团到我区医药企业进行合资、合作或兼并联合。
  (五)培育名牌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以培育一批信誉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为目标,支持拥有技术、品牌、资源优势的产品加快生产规范化、质量标准化进程;鼓励企业加强现代信息化、营销网络化建设,并采用各种形式到国外办厂,努力扩大国内销售和拓展国际市场。
  (六)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支持中心城市大中型企业利用人才、管理、信息、技术、装备等优势加快中成药制剂工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县级及以下的中小企业以大企业为依托,发展植物提取物、药物中间体等,以及按GAP要求组织中药材种植,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格局。
  (七)完善科研、设计、咨询服务体系。支持,骨干医药生产企业建立国家或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应设有博士后工作站;支持实力较强的区直医药科研机构迅速提高水平,逐步建成集科研、设计、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一体的研发设计中心。

附件9   加快广西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升级专项措施要点



  继续抓好控制总量、优化存量和产业升级工作,围绕质量、品种、效益和顶替进口、扩大出口,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增强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主业突出、产品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市场信誉好、管理基础扎实并对行业发展具有影响力和推动力的优势企业群。到2005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亿元,出口交货值4亿元,利税2.8亿元。
  一、调整升级重点
  棉纺织业重点发展高支精梳无接头纱及高支高密无梭布,扶持柳州立宇、桂林银海等优势企业跨行业、跨地区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家用纺织品业要将“灯花”、“金凤”等现有知名品牌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开发高档优质多功能装饰产品、保健产品及环保绿色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化纤业要逐步淘汰技术装备落后的常规纺丝生产线,开发柔性生产体系,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差别化纤维、功能化纤维;鼓励茧丝业推进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方式,推动蚕桑生产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加快茧丝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我区厂丝出口竞争力,努力增加3A级以上高品位厂丝生产比例。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