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大财政增收节支力度,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1)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严格税务登记管理,清理漏征漏管户,逐步将纳税对象全部纳入税控网络,从源头上堵住税收的流失。对重点税源户税收入库情况,进行跟踪征管;对第三产业新增营业税、高收入行业。高收入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源加强征管;对集贸市场、房屋出租、车辆营运等小税种加强排查和监管。从严审批缓征税款,尽可能减少新欠的发生,加大清欠力度,特别要做好重点税源行业的清欠工作,对确有缴纳能力而拒不缴清的企业,要依法处罚。加强对“免、抵、退”出口企业的严格审核,防止造假偷逃增值税;坚决制止“包税”和越权减免,确保税收依法应收尽收。抓紧清理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凡到期的一律恢复征税,并不再擅自出台新的优惠和变相优惠政策。(2)严格控制各项开支。各级政府都要严格执行财政支出预算,除救灾等少数急需的特殊支出外,一律不再追加新的支出项目。坚决按照中央要求,停止建设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暂停新批准建设行政办公楼、培训中心和内部高档娱乐设施等项目。对这类项目,财政不得安排资金,银行不得发放贷款,土地管理部门不得提供土地使用权。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各级财政都要本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优先保证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障支出等事关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开支,进一步压缩和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和出国考察培训费等支出,严禁公费旅游。停止没有实效又乱拉赞助的各种研讨会和“办节”活动。加强对财政性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收缴两分离”,严肃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国库集中支付核算,加强财政监管和综合调控。(3)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尽量满足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支持改善品种质量和提高效益特别是国债贴息的技术改造贷款。密切关注房地产信贷市场的变化和信贷集中的趋势,适时调整信贷结构。建立健全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适当增加基层金融机构的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充分发挥现有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作用。规范和增加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在从严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增加效益好、确有偿还能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七、强化招商引资,扩大外贸出口。(1)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内外开放并举,内外资并重,扩大规模,提高水平。抓住国际资本流动出现的新机遇,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区、工业园的比较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有利于促进省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外资项目。在继续把广东、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作为引资重点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与协作,确保全年引进内资80亿元,力争达到90亿元。(2)进一步建立健全外经贸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出口扶持政策。继续做好出口退税工作,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分类管理,优先为重点出口企业退税。全面落实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的政策。完善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管理办法,适当扩大贷款比例,降低贷款利率。积极争取国家出台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资金等优惠政策。尽快建立出口信用保险体制,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在扩大出口中的作用。进一步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优化通关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出口货物的通关速度。大力扶持高新技术生产企业的发展,逐步扩大适用便捷通关模式的企业范围。(3)鼓励企业参加境内外商品展销和招商引资活动,重点组织好秋季广交会、俄罗斯交易会、厦交会、高交会、沙迦中国商品展销会,努力扩大出口成交。大力推动我省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拓宽我省出口商品营销渠道。(4)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境外投资的金融支持,重点鼓励优势国有企业和有实力、有信誉的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带资承包境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