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年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我省经济发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是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拚搏的结果。省委、省政府注重抓全局、抓重点,全面分析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做了充分估计和准备,及时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从供需两方面入手,为促进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需求增长的内在机制逐步完善,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不断增强。二是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积极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着力提升全省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素质。三是坚持一手抓防汛抗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始终掌握各项工作的主动权,战胜了湘江6次洪峰和洞庭湖高危水位,夺取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为保持内需有效扩大和经济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五是积极应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提高我省对外开放水平。六是突出强调保持大局稳定的重要性,努力化解影响稳定的各种矛盾,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但是,必须清理地看到,当前我省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稳定复杂前景并不明朗,国内经济运行出现了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等新情况。省内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灾害损失严重,今年先后遭受低温阴雨和严重洪涝灾害袭击,虽经全力组织抗灾抢险,仍造成农业减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就业问题突出,目前全省下岗职工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约有73万人,加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矛盾加剧。财政增收节支压力较大,上半年银行调整应收未收贷款利息核算时间,部分生产企业执行“免、抵、退”税政策,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洪灾,已影响了财政增收,这些减收因素还将继续制约财政收入增长。同时,兑现工资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组织抗灾救灾等都将加大财政支出的压力。规模以下工业增速缓慢,上半年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增长3.5%,增幅低于规模以上工业13.8个百分点。
今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高度关心群众生活,抓紧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切实做好全年经济工作。
一、抓好救灾补损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减负。(1)积极开展救灾补损。组织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尽快恢复水毁设施,恢复生产。加强秋收作物中后期管理,切实抓好“三冬”农业。组织开展以送种养技术、供需信息、种子种苗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下乡活动,帮助灾民发展生产。切实安排好灾民生活,抓紧落实灾区群众的口粮、棉被等物资救济;迅速落实对住房全倒户的补助,确保春节前搬进新居。(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实施优质种苗工程,扩大优质农产品种植规模,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安全、卫生和无公害农畜产品,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大对“公司加农户”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办好省农博会,鼓励发展各种流通组织,进一步落实省政府有关鲜活农产品实行绿色通道的政策,帮助农民开拓市场,扩大农副产品销售。加快退耕还林、荒山造林进度,认真做好检查验收及粮食和资金补助兑现工作,确保完成200万亩退耕还林、210万亩荒山造林任务;做好国家已承诺追加我省100万亩退耕还林、100万亩荒山造林任务的前期工作。抓好生态公益林管护工程。继续加强投资省、见效快的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3)切实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原原本本地宣传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做好新税制方案的进村入户工作,重点抓好计税面积、常年产量、税率、税额及附加的落实,并张榜公布。继续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及人员分流、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等配套改革。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继续开展涉农价格收费的专项治理,做好受灾地区农业税费的减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严格执行中央“八个禁止”和省“七个严禁”,坚决防止涉农恶性案件的发生。(4)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和有序流动。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依法有偿转让,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