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作为上海都市圈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和旅游城市,具备滨江临海的独特区位,旅游发展很有潜力,应把南通作为江苏旅游新亮点,充分利用苏通大桥建设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开发、整合江海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文化观光旅游,打造独具江海情韵的“博物馆之城”,树立“扬子第一港”的品牌形象,使之逐渐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扬子江口的休闲度假胜地。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重要枢纽、江苏省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之一,应当抓住江苏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历史、文化、商务会展和健身旅游,突出两汉文化和军事文化特色,做“活”两汉文化、做“响”军事文化、做“实”彭祖文化、做“美”云龙文化,树立“两汉文化、云龙风光”的品牌形象,使之建设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淮海经济区的旅游中心城市。
连云港作为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以及江苏唯一的国际性海港城市,应充分利用独特的山海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大力开发海滨、花果山、温泉等旅游资源,树立“活力港城、旅游胜地”的品牌形象,建设成为以休闲、观光、度假、科普、文化为主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东部沿海的休闲度假中心之一。
盐城作为江苏旅游、海上苏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旅游发展较快,应把盐城作为苏北旅游新的增长点,充分利用独特的滩涂湿地资源,依托自然保护区建设树立“东方湿地之最——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的品牌形象,开发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生态湿地国家公园,建成世界级的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生态旅游首选城市之一。
淮安位于苏中和苏北的中心地带,将成为高速公路网的交通枢纽中心,应充分利用交通条件改善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挖掘名人文化、美食文化、水文化、田园风光等资源,开发观光旅游、美食旅游和休闲旅游等,树立“名人故里,美食之乡”的品牌形象,努力建设成为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主题的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泰州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现代的工业、港口城市,应充分利用江阴大桥建成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开发水乡风情、名人文化、戏曲文化等旅游资源,寻找旅游发展的突破口,以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等产品开发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树立“中华凤城”的品牌形象,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努力建设成为以休闲、商务、自然生态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
宿迁作为全国著名的酒乡,充分利用苏北水乡田园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挖掘楚汉文化、酒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骆马湖、洪泽湖、故黄河等湖泊水域,树立凸现“西楚雄风、河清湖秀”之特色的“酒都花乡,生态乐园”品牌形象,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努力建成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江苏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
第五篇 旅游发展与要素规划
第十章 差异化营销规划
第四十五条 目标市场营销模式选择
采取“完全市场覆盖模式”,即用各种旅游产品满足各种游客群体的需求,同时经营若干细分游客市场,并为每个市场设计不同的旅游产品。这种差异营销要比无差异营销创造更大的旅游收入。
采用差异营销前提下的细分与反细分相结合,即既有对核心地理市场和基础地理市场的细分,也有对远程市场的无差异营销。既有对价格敏感游客群体的成本领先战略定位,也有对偏重个性的游客群体的特殊定位。
江苏旅游的市场进入策略是立足国内客源市场的稳固和发展,同时进军主要国际市场,最终扩展到全球市场。
第四十六条 目标市场地理细分
入境旅游市场一级市场为东亚区和东南亚区;二级市场为欧洲区、北美洲区、南亚区、澳洲区。东南亚五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欧洲主要指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
国内旅游一级市场为华东区(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二级市场为华北区(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内蒙古、天津),华南区(广东、广西、海南)、东北区(黑龙江、辽宁、吉林)、中南区(湖北、湖南);三级市场为西南区和西北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重要国内市场为华东区的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安徽;华北区的北京、河南、河北、山西、天津和内蒙古,其中北京和河南应该作为开发重点;华南区的广东、广西和海南,其中广东是非常重要的远程旅游市场;东北区的辽宁、黑龙江。以上各省市市场主要为经济发达地区城乡居民。其重要市场具有较高的进入优先级以及更多营销资源的分配机会,可协同进行周边市场区的开发。
第四十七条 定位原则
特色化。为进行凸现特色的市场定位,要进行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和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把现有旅游产品与丰富的区域文化结合起来,逐步确立市场领先的地位。
高品位。采用高品位的市场定位,努力提升旅游产品与旅游服务,向游客让渡更大的利益和价值,突出品牌优势和创新旅游项目,以此增加影响力和提高知名度,获得高势能的竞争优势。
人本主义。关注游客利益,旅游营销要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和兴趣以及本身的资源和技术来提供服务,力求保持更高的重游率,培养与旅游者的持久关系。
第四十八条 入境市场定位
文化的传承性和同质性。亚洲东亚和东南亚市场的主要客源都与我国在文化上有着深厚的联系,因此利用各国各地区的华人游客与江苏在历史文化上的同源关系和不同国家之间的东方文化的同质性可以成为市场开发的着眼点。
文化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并由此产生文化美感的吸引力,因而了解异地历史文化已成为激发外国游人探源解谜的旅游动机与目的之一。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游客而言,神秘的东方古国开放后的魅力是无穷的。
因此,入境市场开发的重点应放在突出江苏自然景观与地方文化的融洽搭配上,使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军事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自然和谐地与江河、湖泊、山水、园林、墓葬、故居等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融合,突出文化的底蕴和风采。水与情、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组合是入境旅游者赞赏与认同的核心理念。
第四十九条 入境市场营销策略
2001—2005年:以差异化市场营销策略为主,针对不同的入境客源目标市场,根据其需求的差异性实行不同的旅游项目组合与促销。同时实施一体化旅游服务配套战略。
2006—2010年:塑造精品管理与服务是该阶段旅游市场战略的主攻方向,逐渐形成“江苏旅游”的独特品牌,在基本市场层面树立以“梦江苏”和“情与水的中国文化之乡”的优雅浪漫形象进行完全市场传播。
2011—2020年:稳定老客源,开拓新市场。需要增强和提升旅游产品的功能,加强旅游市场环境、度假、健身、娱乐、餐饮等的创新建设,凸现特色,尝试对远程市场进行差异化营销。
第五十条 国内市场定位
省际市场主打文化、休闲、商务旅游,丰富旅游文化。把地域文化特征、区域风格与旅游产品有机的结合起来。定位要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鲜明的地方特色、高品质的旅游环境、发达的经济环境为出发点。
省内市场开发要全面体现差异化,定位于产品多样化、服务高质量、价格便宜。开发苏南客源市场,应侧重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市场;开发苏中、苏北客源市场,应以文化观光、修学旅游、工业旅游、都市旅游、购物旅游等市场为主。
第五十一条 省际市场营销策略
2001—2005年:苏南主要以扩大市场份额为目的,积极稳固核心市场,逐步开拓近程市场的薄弱地区和中程客源市场,使自身保持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地位。苏中、苏北地区着重抓好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开发,争取尽快树立主题形象。全省贯彻密集导向发展战略并积极推进联合发展战略,同时加强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工作,增强市场渗透力量和营销实力,提高营销运转效率。
2006—2010年:苏南地区以丰富品牌、提高美誉度为主要策略,注重人本主义战略,进一步扩展旅游市场覆盖面,提高旅游者的预期心理指数,构筑“梦江苏—中国优雅之旅”的区域旅游品牌,在旅游价格方面实行相对稳定策略,以赢得外省旅游消费者的信任感与忠诚度。苏北地区在旅游市场价格方面可以低价渗透策略吸引游客,促使客源分流,扩大旅游市场份额,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生态为主题,将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转化为在全国叫得响的重要产品。
2010年以后:将“敏捷旅游”作为市场推介的重点,利用信息化设施实现“快旅慢游”,开发以休闲度假为核心的客源市场,强化旅游业服务当地住民的功能。要贯彻突出旅游个性化需求主题,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利用网络开展最大化营销。
第五十二条 省内市场营销策略
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客源市场。
2001—2005年,采取以“质”取胜、以“新”取胜策略,增大乡村旅游者观光城市风貌和江苏北、中、南地区互游与自助旅游的吸引力,推动城市风貌为特征的旅游市场发展,推进一体化旅游服务配套,实行区域联动发展战略;
2006—2010年,在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前提下,突出城市风貌的品位,根据不同城市的特色开发都市旅游群,延伸华东都市旅游精品至苏中、苏北,深化都市旅游形象,巩固并开拓市场,提高重游率;
2010年以后,抓好都市观光旅游项目的创新工作,增加城市风貌旅游观光的内容,并与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市场推广结合起来,实行多角化延伸发展战略,同时狠抓旅游服务质量工作,增强城市旅游对市场的核心吸引力。
以乡村为目的地的客源市场。
2001—2005年,采取以“奇”取胜、以“廉”取胜的策略,突出“土”与“水”的特色,进一步激发城市居民的旅游欲望。在旅游价格方面,采用低价策略,这是迅速打开乡村旅游市场的关键所在。
2006—2010年,采用集中市场营销策略,该策略能有效地防止将有限的资金分散用于各种市场部分,在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节省资本投资与营销费用,提高投资收益率和利润率。注重多角化整合发展战略,强强联手将若干旅游区(点)串接成具有区际意义、可以向不同市场推介的多元线路组合。
2010年以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应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进行旅游项目结构的调整,通过市场竞争与筛选,进一步培育出旅游市场上精品系列的优化组合;并以旅游名牌为依托,在取得一定市场份额后,积极联合周边地区进行市场整体开拓,推进旅游需求一体化成长。
第五十三条 国内主要专项市场营销策略
散客市场。应突出江苏省旅游路线活、服务质量高的特色,在家庭市场定位时需要针对决策者的偏好,侧重优惠、浪漫、温馨等,可以采取零星委托式、自选式、组合式、定制式等多种模式,由散客按其所需自由组合。要将散客业务提升到主体业务的高度,及时追踪散客市场动态,做好信息反馈,给予散客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银发市场。开发要突出健康主题,充分体现对老人的关爱。突出宣传江苏旅游服务便捷周到的特点,提倡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结合有效的医疗保障,并突出娱乐性和参与性。可将组织老年旅游团或者老年俱乐部作为淡季促销的重点。
青少年市场。对教育旅游的开发不仅要注意旅游的形式,更应当注重教育的内容,要根据父母的心理预期编制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操作性为一体的促销方案,不断地激发青少年参与的兴趣,满足青少年探新求知的欲望。
自助旅游市场。个性化与保障自由随意性是市场立足的基础。中青年是市场开发需要侧重吸引的重点人群。以满足个性化、多元化旅游需求为目标,变化翻新不同时期的主力推介的娱乐内容。以变化求得发展,以发展带动变化,促进自助旅游发展。
白领市场。阳光、健康和交流是具有吸引力的因素,以创意新、质量高实现两种利益的满足,一是高文化品位、高质量服务以及出游的高自主性,二是截然不同的自然经历体验。
商务会展交流与休闲度假相融合的市场。应突出商务会展、度假休闲、体育健身、康复疗养多功能综合优势以及较低的价格优势,强调可组合的多重功能的旅游促销方案。要突破原有单一功能,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时间来调整旅游项目。
第十一章 产品规划
第五十四条 产品发展目标
建立多景类、多功能、多尺度、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要以综合人文旅游区(点)为主实施多景类开发;在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的基础上,拓展商务会展等专项旅游;发展区域尺度的旅游线路组合,大力拓展全国性、国际性线路。
第五十五条 综合人文旅游区
综合人文旅游区是旅游目的地的吸引核心,重点开发古典园林、建筑与民居、文化艺术场馆、重大工程项目、墓葬地与纪念地、石刻与遗址等。
古典园林作为我国在海外最具知名度的旅游吸引物之一,要实施品牌延伸战略,面向全球市场,对外联手、对内整合,建成中国园林之旅最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