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的通知

  2020年:旅游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江苏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我国重要的出境旅游客源地。
  第三十二条 入境旅游指标
  规划期内,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在2001—2005年、 2006—2010年、2011—2015年、2016—2020年分别保持7.5%、7%、6.5%和5.5%的年平均增长率水平,到2005、2010、2015和2020年分别达到231、325、445和580万人次左右;旅游外汇收入增长速度高于接待人次增长水平,同期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4.6%、12%、10%和8.5%左右,到2005、2010、2015和2020年分别达到14.3、25、40和60亿美元左右。
  第三十三条 国内旅游
  规划期内,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在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2016—2020年分别保持8.5%、8%、7.5%和7%的年平均增长率水平,到2005、2010、2015和2020年分别达到10800、15900、22800、32000万人次左右;旅游收入增长速度高于接待人次增长速度,同期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6.1%、15.1%、11.5%和7.5%左右,到2005、2010、2015和2020年分别达到1240、2500、4300和6200亿元左右。
  第三十四条 旅游总收入
  旅游总收入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2016—2020年分别保持16%、14.7%、11.4%和7.7%的年平均增长率水平,到2005、2010、2015和2020年,江苏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1358.8、2700、4630和6700亿元左右;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当年GDP的比例分别达到10.2%、14.4%、17.6%和19%左右。
  第三十五条 旅游增加值
  到2005、2010、2015和2020年,江苏旅游增加值分别达到556.4、1140、2000和2900亿元左右;旅游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2%、6.1%、7.6%和 8.2%左右。

第七章 总体战略

  第三十六条 指导思想
  江苏旅游以“优雅”见长,为获取旅游发展的竞争优势,必须把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作为长期工作重点,把“别具一格第一、兼顾低成本要求”作为统帅旅游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别具一格第一是指江苏省旅游发展必须把通过产品和服务、以及旅游目的地在结构、质量、设计、包装、营销等方面的独特性所能获取的市场竞争优势摆在第一位。但是,树立和保持别具一格需要较高的投入和成本,从而可能降低成本和价格方面的竞争力。如果因独特性所带来的竞争力上升不能补偿因成本上升而丧失的竞争力的话,江苏就会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失去优势。因此,在树立和保持别具一格的同时,必须兼顾低成本要求。
  第三十七条 发展战略
  多元化经营战略。一要实现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协调经营;二要实现国际、国内和省内旅游协调经营,有效利用处于国内外旅游市场全面扩展的中心区位,进一步提高海内外游客的可达性,并推动“以出促进”旅游发展;三要实施多行业联合,实现包括食、住、行、游、购、娱、信息服务在内的横向多元化经营以及利用旅游业后向联系的纵向多元化经营,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需求、增加供给等方面的关联带动作用;四要实施多尺度经营,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既要适应“点对点”式的旅游消费需求,塑造精细化、多样性的地方旅游产品,发展小尺度的地方旅游,使地方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相对独立的旅游目的地,也要适应“多点串联”式的旅游需求的需要,根据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产品差异性、互补性,不断创建和加入超越地方的、不同层次的区域旅游网络,发展区域旅游,使江苏省成为我国跨地区旅游网络中起支配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
  集约型增长战略。江苏省必须实施通过产品创新扩大市场的集约型增长战略,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旅游产品和项目。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既有产品,使之保持对游客持久的吸引力和在市场上持久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针对市场变化,大力开发满足市场需要和具备市场引导功能的新产品,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文化兴旅战略。江苏旅游以文化为重,要积极依托“文化大省”的建设,充分发挥我省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优势,营造浓厚的旅游文化氛围,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进程,使文化成为江苏旅游发展十分重要的环境、核心和经济增长点。
  形象和服务战略。通过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和提供卓越的服务,强化江苏省旅游竞争优势,提高市场份额。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第一、物业第二”的理念,从附加服务、做事的方式以及做事的人三个不同角度开发别具一格的服务,将旅游者的体验从一般水平提升到特别的水准。
  敏捷旅游战略。即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敏捷体制、敏捷组织和敏捷人的全面集成,迅速响应旅游者的需求,赢得江苏旅游竞争优势。传统的刚性生产方式正在被弹性的敏捷生产方式所替代,为了适应和驾御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更为迅速地对各个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策略进行反应,江苏省应当发挥经济技术基础雄厚的优势,实施敏捷旅游战略。
  空间扩张战略。依托旅游中心城市和旅游交通网络从苏南向苏中、苏北扩展,从省内向省外、特别是周边地区扩展,形成开放的、点、线、面综合布局的、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地域网络。旅游空间扩张战略要经由企业跨地区发展以及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来实现。

第四篇 空间结构

第八章 发展格局

  第三十八条 空间结构与发展格局
  江苏全境分为滨海、湖泊、平原、丘陵和山地5类地区,以旅游发展核心为基点,藉由交通干道及旅游道路网路,整合观光游憩景观组群,实现点、线、面组织的由下而上的发展与由上而下的功能分区相互协同,借助系列化、多层次的开发方案,形成江苏旅游发展的战略性空间格局。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进一步发展,都市地域和交通网路是建设完善的重点,以不同的线路在空间重组,重点建设各类旅游发展极核(城市)。
  江苏旅游要形成“一构架”、“一网”、“五带”、“四区”的“1154”战略性空间发展格局。
  第三十九条 旅游发展构架
  以宁沪线为南部发展主轴(长横),以徐连沿线为北部发展轴线(短横),以新沂—淮安—扬州—镇江一线为南北向发展轴线(一竖)形成开放的全方位生长线。三条发展轴构成不对称的“工字型”旅游发展构架。发展构架集中了江苏旅游发展极核(中心城市)、涵盖了全部重点口岸、有机的串连了规划期内几乎全部重点建设项目。发展构架中每个节点均发散连接至重要旅游区域,形成新的开放网络。
  第四十条 旅游网络
  江苏省旅游网络构架需要一种基于网络节点的、着眼于网络联动的旅游发展观念,不仅涉及旅游六要素的全部,而且将进一步扩充网络内容。江苏省旅游网络包含了多张不同的“网”,除交通体系以外,还包括以环环相扣的产品序列网为主导的旅游六要素服务网络,而虚体的“网”则有正在发展建设中的信息网和有待进一步精致化的服务保障网。江苏省旅游网络近期的主要载体是发达的苏南旅游地域。规划期内,随着苏中、苏北旅游的发展,江苏省旅游网络的构成将进一步完善,最终形成覆盖全省范围的旅游网络,而江苏旅游也因此进入到崭新的阶段。其建设目标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内部地域的网络后续细分化,形成多重的金字塔网络结构;二是外部地域的网络节点增值化,串联非行政划分意义上的、但功能复合的外部地域,形成不断发展的网络系统。不仅涉及旅游六要素的全部,而且将进一步扩充网络内容。这意味着一种基于网络节点的,着眼于网络联动的旅游发展观念的形成。
  第四十一条 旅游发展带
  旅游带是组成江苏旅游构架的发展轴的延伸,与三条发展轴线既有关联又相互区别。发展轴重点强调轴线的旅游中心地功能,而旅游带则是具有同质产品属性的“边缘区”,是同质产品的组合带。旅游带可以概括为“江”、“河”、“湖”、“海”、“运”五带。
  长江沿岸旅游带,从地域上连接苏南、苏中两个部分,是启动苏中、苏北的基本支撑点,主要开发观光旅游,同时考虑文化旅游、商务旅游、都市旅游、购物旅游的综合开发,目标为建成重要的旅游国线;
  淮河流域旅游带以洪泽湖、高邮湖为依托,辐射里下河地区,以“绿色心脏,休闲明珠”为主题理念,挖掘苏中、苏北区域湖泊水域系统的内在潜力,开发以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健身运动为主的水上旅游项目和生态农业观光项目;
  沿太湖旅游带以太湖江苏部分湖岸线为主体,依托太湖发展,旅游产品要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化,旅游环境要进行全面整治,旅游形象要重新设计,并主要发展以文化观光、休闲度假和与水上运动有关的专项旅游为主,并且重视满足较长时间停留旅游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设计;
  沿黄海岸旅游带以江苏绵延的海岸为主要依托,与国家级沿海旅游大通道贯通一致,主要发展海洋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
  大运河是江苏旅游发展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品牌,选择纵贯南北、文化积淀深厚的大运河作为重要的旅游发展带,从地域上、文化上、主题上整合沿线的旅游产品,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第四十二条 四大旅游片区
  宁镇扬泰旅游区,突出南京的都会功能、扬州的休闲功能,打造镇江“城市山林”、泰州“中华凤城”的品牌。区内三个核心区域南京、扬州、镇江三市彼此之间的时间距离均不超过1小时车程,具备相互发展环城游憩带和联合开发旅游资源的能力和潜力,因此,本区强调进行综合开发,发挥自身作为长江三角洲仅次于上海的特大都会城市圈优势,努力成为江苏旅游最主要的目的地之一。
  苏锡常通旅游区,旅游产品的核心主题为“江南水乡”,是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徐宿淮旅游区,应注重徐宿淮呼应,努力实现苏鲁豫皖的旅游联动。本区重点挖掘两汉文化和淮扬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导向发展可参与性强的专项旅游产品。
  连盐旅游区,以山海风光、江海风光、沿海滩涂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重点开发海滨度假休闲、自然观光旅游和生态旅游产品。

第九章 城市定位

  第四十三条 各城市的地位与作用
  由于各城市旅游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的特色以及发展的潜力等方面的差异,其在全省旅游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根据各城市旅游发展的多年统计资料,综合考虑其在全国旅游中的相对地位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可将江苏省的13个省辖市划分成四大板块:南京、苏州、无锡板块是江苏旅游的支柱;扬州、镇江、常州、南通板块是江苏旅游的增长极;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板块是苏北旅游的重心;泰州、宿迁板块是江苏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大,板块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不排除突破式发展的可能。
  第四十四条 各城市定位与重点发展方向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枢纽城市,传统与现代交融,应当抓住国内、国际交流大发展的契机以及江浙沪皖旅游区发展和江苏省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机遇,大力整合和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明文化、民国文化作为亮点,同时开拓商务会展、教育修学等旅游市场,树立“北游北京,南游南京”的品牌形象,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商务会展旅游中心。
  苏州作为中国四大旅游城市之一,应当要抓住国内需求结构高级化以及国内国际交流进一步大发展的战略机会,大力开发园林、古镇、古城和太湖等天人合一的旅游资源,树立“水乡古镇、人间天堂”品牌,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休闲度假胜地,以及与上海、南京配合的商务会展旅游中心。
  无锡作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要围绕“太湖美景、无锡旅情”大力挖掘和整合太湖、古运河、吴文化、民族工商业、影视文化等旅游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格局。要积极培育观光旅游精品,文化旅游名品和度假休闲新品,提升城市的旅游功能,在实施国内市场空间扩张的同时,加强国际客源市场的开发,进一步塑造和突出“太湖明珠”的品牌形象,力争建成为世界级旅游观光目的地和国内旅游度假目的地。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休闲之都,旅游资源品位高,发展极具潜力,具备成为江苏旅游发展增长极的潜力,要进一步挖掘隋唐文化、漕运文化、饮食文化等资源,开发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美食旅游、宗教旅游等产品,树立“精致、优雅、浪漫”的品牌形象,建设“东方浪漫之都”,在继续发展国内旅游的同时,大力开拓国际旅游,将其培育成专业化旅游城市,使之逐步建设成国际性旅游目的地。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水风光独特的滨江风景旅游城市,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素有“城市山林”、“天下第一江山”之誉,应充分挖掘城市滨临长江、山城相融、江河交汇等旅游资源,打造“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的品牌形象,在发展国内旅游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国际旅游,力争成为以观光、休闲、商务、会展为主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
  常州作为苏南经济发达城市,旅游发展迅速,是江苏旅游增长极,要进一步开发中华恐龙园、天目湖等拳头产品,树立“中华龙城”的品牌形象,重点实施科技兴旅、文化兴旅战略,在发展国内旅游的同时开拓国际旅游,努力建成兼备休闲度假、商务旅游、文化旅游、科普旅游、宗教旅游功能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