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1.加快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推广供应链管理技术为核心的物流服务方式。推广应用当代国内外先进实用的集装箱拖挂车、大型专用货车等交通运输技术,提高运输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应用条形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技术,条形码、互联网、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物流信息化技术和快速反应(QR)、有效的客户反应(ECR)等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提高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环节的效率。大中型商业企业普及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的应用;以大型商贸市场为依托建成专业化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
2.加强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充分调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3.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市场管理等物流相关专业,在管理科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中开设现代流通相关课程,提高物流专业的教育水平,推广和普及现代流通教育,加快提高现代物流人才质量。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培训和教育工作;加快物流人才的引进,尽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业务管理和掌握先进技术的各层次专业人才。
(六)加强粤港澳区域物流协同合作
物流业是粤港澳合作的重要领域。充分发挥粤港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和粤澳高层会晤制度的作用,按照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三地在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服务、企业合作、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增强珠江三角洲区域物流的整体水平。
1.加强粤港澳基础设施的协调建设。逐步完善粤港澳跨界大型基建项目协调机制,定期交流三地大型基建项目的规划及建设进展情况,有效衔接基础设施,加快区域基础设施整体配套。加快西部通道建设,提高过境交通运输通行能力,提高通行效率,解决物流瓶颈和障碍。
2.加快物流服务领域有效协作。加快航运、航空和陆路交通等运输业合作,加强港口、机场资源整合。重点加强以港口为依托的集装箱运输和以机场为供应链接点的航空物流协作。逐步放开运输市场,鼓励港澳外商来粤经营航运、道路运输以及口岸运输服务业务。充分利用深圳、广州等地仓储成本低、仓储能力和综合资源较丰富的有利条件,促进香港有实力的仓储企业来粤合作发展物流业。加快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大通关,提高通关效率。
3.推进企业之间的战略联合。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的地缘和人缘优势,在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配合的基础上,拓展粤港澳三地企业合作。尤其是要推进三地在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方面,加强物流信息、技术、管理等领域合作,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三地企业之间的物流战略联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