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素质、科学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人才队伍;促进新技术、新知识的快速传播与应用,提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在全市建立良好的继续教育氛围,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三、工作重点
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能紧跟时代,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要突出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尽力满足我市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对各类紧缺人才的需求;要强化所有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的补充和更新,使我市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观念、新技术的要求;要重视初级人才的提升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群体结构不断优化,后继有人。
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要实现公共知识和专门业务知识学习的统一,实现基本技能和新知识、新技术掌握的统一,实现专业技术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与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开发的学习运用相统一。
(一)确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
结合我市科教强市“一号工程”。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特别是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继续教育,要结合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专业、承担的项目任务等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使他们及时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掌握最新理论、技术和方法,注重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组织、经营、管理及创新能力。
1.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大投入,积极创造条件,为已进入市“4321人才工程”的人选和年轻后备人才提供各种进修和深造的机会;
2.继续做好每年选送50名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专业人才到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继续委托国内各重点高校,积极开办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各类研究生班;
3.为积极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要重点培养一批精通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法,能熟练运用外语和各种现代化工具的WTO事务高级人才;
4.围绕我市重点发展领域的高新技术课题,每年安排1—2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为全市继续教育的开展作好示范;
5.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的人才发展规划,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
(二)坚持农技人员继续教育的优先地位
围绕市政府提出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继续把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加快农技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技术培训,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农业是基础的思想,切实抓紧抓好农技队伍的培训教育工作,推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十五”期间要选送一批优秀青年农技人员到发达国家农场、企业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经验。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协会中农技人员的培养,积极支持、鼓励他们参加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