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
(一)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围绕保证农产品供需总量平衡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中低产田改造的建设标准和投入标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渠路林田综合治理,把中低产田建成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有效巩固、保护和提高我省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同时,中低产田改造要与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优质饲料作物生产基地、优质油料基地、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紧密结合。
2.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用水效益为目标,以发展渠道衬砌、管道输水、喷灌、微灌、集雨节灌等工程措施为重点,与农艺、农机等措施及管理措施相结合,积极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建设一批节水增效示范工程和旱作节水示范基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40万亩。重点抓好武威、张掖、敦煌、金塔等高效节水示范县(市)建设;河东地区抓好高效旱作农业试点示范区建设。
3.加强项目区农田林网建设,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生态屏障。围绕中低产田改造,中部和南部山区重点搞好项目区周围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建设;河东的旱塬和川区重点搞好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河西走廊地区重点搞好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建设和荒漠化综合治理;草原牧区重点搞好草原(场)改良与保护建设。
4.加大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力度。在全省设计灌溉面积在5—30万亩的中型灌区中,选择一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所急需、投入产出比较高的水利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以改善项目区的灌溉条件,为改造中低产田提供水利保障。计划改扩建酒泉丰乐河灌区、武威黄羊河灌区、古浪河灌区、永昌东河灌区、山丹马营河灌区、民乐大堵麻灌区等6项水利骨干工程。通过干、支渠道改造,进一步提高水的利用率,扩大保灌面积。
(二)支持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立足各地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订单农业,建设大型优质农产品基地,实行区域化布局、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发展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1.优化品种、提高质量,促进项目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项目区农产品实现良种化。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促进项目区种植业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比重,生产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影响和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陇货精品”。突出抓好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饲料作物生产基地建设,计划建设优质粮食基地80万亩,建设优质饲料作物基地50万亩。积极扶持种子、种苗、种畜繁育体系建设,加强良种基地建设,继续加大“良种推广”、“育草基地”、“菜篮子工程”等项目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