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批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
二是坚持农业基础设施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三是坚持高质量、高效益搞开发,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四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
五是坚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项目的扶持力度,优化产品结构,开发陇货精品,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牌产品,发挥项目区辐射带动作用;
六是坚持按项目管理,实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综合治理,规模开发,注重效益;
七是坚持完善项目的投入和经营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良性运行的新机制;
八是坚持多元化资金投入,资金安排实行效益优先、兼顾公平、集中投入、奖优罚劣;
九是坚持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区域性、综合性、重点性、开拓性和示范性,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二)奋斗目标
进一步扩大农业综合开发范围。争取将红古区、西固区、皋兰县、永登县、榆中县,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临夏市、广河县、和政县、康乐县,平凉市、泾川县、静宁县、崇信县、甘谷县、武山县、秦安县,徽县、成县、两当县,临洮县、陇西县、定西县,阿克塞县、肃北县、天祝县等条件较好的28个县(市、区)逐步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范围。到“十五”期末,使我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由“九五”期间的27个县(市、区)扩大到55个县(市、区),占全省87个县(市、区)的63%。
“十五”时期,计划改造中低产田38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240万亩,年节约用水12亿立方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25万亩;建设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优质饲料饲草生产基地130万亩;新增优质经济林9万亩,完成农田防护及草原(场)生态治理185万亩,使项目区的林木覆盖率达到12.26%以上,风沙地带达到15%以上;建成多种经营项目29个,发展优质经济作物面积25万亩;建成农业现代化示范项目3个,高新科技示范项自和农业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各5个;建成水利骨干工程项目 6个;项目区农产品全部实现良种化,优质率达到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预计新增粮棉油优质农产晶生产能力109086万公斤,新增肉类3000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34.56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2亿元,新增利税3.5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5900人,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18元。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