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技术创新。企业要面向市场,以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需要为目标,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在企业技术进步过程中,要确保检测手段的投入;新产品的开发和投产,要实施严格的质量评审和质量跟踪;要引导和促进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推广新技术,提高现有产品质量水平。
(六)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发展目标。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创造一批高质量、高档次的名优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中小型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质量工作目标和改进措施,改造落后设备,完善技术保障手段,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七)完善质量考核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是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加强产品质量考核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和健全企业各级质量责任制,将质量工作业绩纳入企业经营者考核体系,形成企业自觉抓质量的机制,特别是目前不具备内部质检条件的企业,应采取措施,把好产品出厂关,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给国家和消费者及企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
(八)全面推行售后服务质量国家标准。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制度和网络,忠实履行对用户的服务承诺,实现售后服务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商业企业要建立售后服务保证体系和自律机制,严格实行包修、包退、包换,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九)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工业企业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严禁无标准或不按标准生产。凡生产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产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该类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引进设备和利用国外技术生产的一般工业产品,其质量标准不得低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否则,设备不准引进,项目不准实施。农业生产应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积极采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十)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计量在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提高效益方面的作用。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建立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中小型企业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计量检测保证规范要求,应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配齐计量器具,做好计量仪器、设备的周期检验。发挥计量、检测市场中介作用,为社会和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十一)推进全面质量管理。要继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改进和降废减损活动,认真宣传贯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积极推进质量认证工作。要在工业、农业、海洋水产业和服务行业大力推广GB/T1900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400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等,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要积极推行“零缺陷”和可靠性管理,深入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降废减损等活动,鼓励群众性的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