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大乡镇和社区体育事业发展力度。 乡镇要有一定的体育场所,积极开展武术、龙狮、龙舟等传统体育活动和其他形式多样的、群众乐于参与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体育健身协会、健身中心、健身俱乐部等多层面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网络。乡镇宣传文化站和社区宣传文化活动中心要聘用体育工作管理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要积极组织城乡居民进行体质检测,努力改善老年人、残疾人的体育健身条件。
五、坚持精品工程战略,提升我省竞技体育在全国和国际体坛的竞争实力。 以在奥运会、重大国际比赛和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扩大夺金面;持续实施“确保重点项目,发挥重点优势,实现重点突破”的训练方针,调整项目结构,合理布局,巩固优势项目,拓展强势项目,突破弱势项目;每个市州都应建设1—2项在奥运会和全国运动会上具有夺牌实力的强势项目,经济发达的县市区和体育先进县市区应有在全国领先的优势项目。
六、改革训练体制和运行机制。 运动队逐步向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过渡,建立运动项目管理一条龙体制。优化队伍结构,大力选拔优秀教练人才、管理人才、运动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优秀运动队的教练员、管理人员实施全员聘任制。加强“体教结合”,加速建设和重点扶持体育人才培训基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建立具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体育特色学校,纳入教育序列;市州体育部门、省体育职业学院应积极探索和开辟联合办学新途径,更大范围地选拔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有条件的市州可以设立体育后备人才专项资金,支持体育人才培养。
七、建立激励机制。 改革分配机制,提高有突出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及其他特殊人才的待遇。体育、教育、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共同制定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的政策措施;建立优秀运动员伤残保险制度,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提高青少年参加高水平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八、加强体育队伍的素质建设。 把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体育人才结合起来。加强体育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各种歪风邪气。抓好体育技术训练和文化教育,逐步实现运动员身份学生化和管理学院化,提高运动员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反对使用违禁药物,反对训练、比赛中的一切不正当行动,维护体育的公正性和纯洁性。
九、支持和扶植体育产业发展。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培育体育市场,形成有利于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据省政府公布的体育项目,加强对体育市场和商业性体育赛事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体育彩票的发行,扩大销售规模;引入市场机制,努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和新体育运动项目。依据《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体育产业实行扶持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体育事业、公益性体育机构和公共体育设施的赞助和支持,保障和维护其正当权益;大力支持发展民营体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