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以企业信息化为主的管理创新。
积极推进以生产过程自动化、主导产品标准化、经营管理系统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进程。“十五”期间,国家确定我省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省份,要重点培育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70%的大中型企业要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和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推进开发、生产、营销、采购、结算等环节的流程再造。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可率先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加快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实施“甘肃制造”的名牌战略,重点培育甘肃名品,积极提升“陇货精品”,扩大我省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推进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四)建立劣势企业退出机制。
建立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机制,是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我省需要破产的企业相对集中,“退出”任务艰巨而又紧迫。要落实国家关于军工、有色、煤炭等行业劣势企业关闭破产的有关政策,加大政策性破产工作力度。用2-4年的时间使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企业“退出”市场。要积极稳步推进企业破产重组工作,国有企业实施关闭、破产,要成立由地方政府有关领导牵头负责的工作小组,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职工安置落到实处,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省属国有企业除资产变现外,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并在现有基础上按照需要逐年有所增加,为破产企业的人员安置提供资金支持,为一般性竞争领域国有资本的退出创造条件。
继续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三年扭亏脱困成果,亏损面、亏损额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积极探索依靠管理减亏、分立扭亏、重组消亏的有效办法。建立政府及有关部门和企业法人代表扭亏责任制。
(五)建立企业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管理基础较好的省属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中,试行经营者年薪制,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进行股份期权激励试点。对经营效益显著、社会贡献大、企业信誉度好的企业经营者予以重奖。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全省同行业先进水平的企业,作为优秀企业和先进企业分别予以表彰,对其主要经营者分别授予“功勋企业家”、“优秀企业家”和“优秀经营者称号”,并给予物质奖励,也可以奖励股份或期权,使其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收益,法律上有保障。省政府通过派出监事会,对省属大型企业和集团公司的财务活动及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对负责人的经营管理业绩进行评价,并提出奖惩建议。
(六)多渠道增加工业发展的投入。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