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改造提升轻纺工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轻纺:工业是我省传统优势和出口主导型产业,面对人世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加快纺织服装、陶瓷制品和制浆造纸为重点的轻纺工业的改造升级,提高竞争能力。一要以开发纺织面料为突破口,提升纤维、纺纱、织造和染整技术,发展衣着、装饰、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开发差别化纤维、复合超细纤维、功能化纤维、新型纤维等高仿真织造、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提高高档织物面料的染整水平,抓好时装、衬衣、牛仔服、针织服装等系列产品生产,实施名牌战略,尽快形成以泉州为中心的服装产业链群。二要以德化陶瓷产业为主,继续发展建白、高白、建黑等传统名瓷生产。通过利用二次烧成先进技术装备及釉中彩装饰等技术,增加釉中彩瓷、新骨质瓷、精细白炻器、强化瓷、耐热瓷等中高档品种的生产与出口。发展高档次、高附加值的瓷土原料,形成以陶瓷制品为核心,带动高岭土、工艺美术发展的陶瓷系列产品产业链。三要以南纸、青纸等骨干企业为主,通过参股、控股等形式促进省内有竞争力的造纸企业联合。以福建人造板厂、永林集团等为主,重点发展中密度纤维板和新型花板,加大以小径材为原料生产人造板的发展力度,提升木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林纸、林板结合发展步伐,通过股份制等形式,推进林纸、林板、林化一体化的原料林基地的建设,使森林资源与造纸企业、人造板企业以及林化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形成有竞争实力森工造纸优势产业群体。
(五)扶持发展高技术产业,抢占区域经济发展制高点。重点推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环保技术的开发及其产业化,建设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带动我省高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抢占区域经济发展制高点。一是重点建设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信息技术方面重点组织实施软件产业、信息网络、信息安全、光电子和电子元器件等专项工程,建设异构数据共享平台软件、宽带接人技术及设备、邮政综合网应用系统、开放式智能控制系统、网络加密认证系统等产业化项目。生物医药技术方面重点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现代中药、新医药等专项工程,建设高效转基因角蛋白酶、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良种、西罗莫司原料药及口服液、安多霖胶囊、肿瘤相关物质联合检测试剂盒等产业化项目。新材料技术方面重点建设氮化镓基高亮度发光材料与发光器件、膜材料及膜处理设备等产业化项目。先进环保技术方面重点建设LFW系列智能型垃圾焚烧设备、烟气循环硫化床脱硫装置、紫外光水消毒技术及设备、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等产业化项目。二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我省产业技术结构层次。在空间信息、光电子材料、功能材料、光催化技术、植物病毒等领域建设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发挥技术创新的先导作用,推动科研开发及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步伐。
(六)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重点培植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具有区域性辐射作用的项目。一是继续做大做强水产、果蔬、茶叶、食用菌等传统优势产业和产品。水产品方面要按照规模化、标准化要求大力发展加工业,在抓好大众化的鱼、虾、蟹、贝、鱿、藻等大宗水产品精深加工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营养、低脂肪、无公害、环保型的“蓝色食品”。果蔬方面要抓好良种推广、反季节和绿色生产,重点发展蔬菜系统制品、果蔬饮料深加工和保鲜储运业。茶叶方面要推广优良品种,增加名优茶比重,大力推行国际标准,降低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提高制茶工艺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开发以茶叶为原料的系列保健食品深加工。食用菌方面要适当控制总量,着力增加珍稀食用菌栽培比重,推广食用菌栽培替代原料,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带动食用菌加工业的发展,提高食用菌综合效益。二是着力培植竹业、畜物业和花卉等新的增长点。竹产品方面要重点发展竹地板、竹材人造板、竹家具、竹炭、笋类制品等。畜牧业方面要以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动物疫病防治保护工程建设和畜禽产品系列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瘦肉型猪和奶牛业,重点推广规模化饲养、集中屠宰、统一加工模式,同时重视扶持河田鸡、金定鸭等地方名特优品种的发展。花卉方面要重点发展在全国有一定竞争能力的水仙花、兰花、西洋杜鹃、多肉观赏植物、棕榈科植物、榕树及榕树盆景等六大花卉拳头产品。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