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规范社会中介机构的行为。整顿经济鉴证服务市场。严肃查处中介组织出具虚假资信证明、虚假评估、虚假鉴证等不法行为,对严重违法违规的中介机构和人员实行禁入制度。此项工作由省财政厅牵头,有关部门参加。
12.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监察。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以及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监控,开展烟花爆竹、道路和水上交通、矿山安全、危险化学品、公众聚集场所消防、锅炉等特种设备以及学校安全等七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对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或整改无效的企业和经营单位,坚决予以关闭。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和成品油市场。整顿煤炭市场,关闭四类小煤矿。坚决纠正各种违规违章行为,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安全生产管理监察工作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整顿成品油市场和整顿煤炭市场工作由省经贸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整顿燃气市场由省建设厅牵头,有关部门参加。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牵头,有关部门参加。整顿交通运输秩序由省交通厅牵头,有关部门参加。
13.其它方面整治:整治“三无”企业和无照经营,查处合同欺诈行为,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整治虚假广告,查处商标侵权,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整顿集贸市场。上述工作由省工商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整顿和规范价格和收费秩序,由省物价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整顿医疗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医疗广告,开展胶粘剂等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专项整治,由省卫生厅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强化出入境检疫检验管理,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牵头,有关部门参加。
(五)分年度工作重点
2002年工作重点:一是继续推进打假、文化、建筑、税收、安全生产、打击地方保护主义、治理“餐桌污染”七项整治工作;二是突出开展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卷烟,打击走私,整顿财经、金融、外汇、中介、旅游、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等方面整治工作;三是全面开展整顿集贸市场、成品油市场,开始建设信用体系。
2003年工作重点:深入开展打假、文化、旅游、建筑、税收、安全生产、打击地方保护主义、治理“餐桌污染”、财经、金融、中介、打私、外汇、医疗、价格、劳动力、集贸市场、成品油市场、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等项整治工作,在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信用体系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4年工作重点:巩固开展打假、文化、旅游、建筑、税收、安全生产、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部门垄断、治理“餐桌污染”、财经、金融、中介、打私、外汇、医疗、价格、劳动力、集贸市场、成品油市场、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整治等整规工作成果,重点在加大治本工作力度上下功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效能建设,强化监督力度,健全执法队伍,在法规建设和执法体制改革上取得较大进展。
2005年工作重点: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在继续加强各项整规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治本的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十五”时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各项任务,实现整规工作各项目标。
三、分项整规工作目标与重点
(一)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
总目标任务: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基本遏制;触犯刑律的犯罪分子移送司法机关得到严厉惩处;有关打假的法律、法规得到完善;争取出台《福建省质量责任条例》等5部法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明显增强,投资环境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得到改善;商品质量提高,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5%以上,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争创中国名牌30家,省名牌380家,群众对市场商品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消费心理根本改善。
1.食品打假专项斗争
(1)目标任务: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宗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加强食品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分阶段地开展食品打假专项斗争。通过整治,基本遏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
(2)工作重点:围绕重点品种、重点市场,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食品,以及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和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把假冒伪劣食品赶出市场;整治食品广告,重点查处虚假食品广告行为;整治食盐和学生奶市场,使其质量达标;整顿集体用餐场所,使其卫生条件达到国家和省标准。
(3)分年度工作安排:
2002年:开展食品专项打假,重点查禁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以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超量使用添加剂,标实不符、短斤少两、隐瞒和涂改生产日期、销售过期变质食品等违法行为。开展食品广告检查,食品广告均持有“食品广告证明”,基本遏制虚假广告现象。把好城镇农贸市场进场关,杜绝未经检疫的家禽、家畜,用甲醛浸泡水产品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以县区为单位,开展食盐市场检查,合格碘盐食用率大于90%。加强学生食品检查,学校食堂和为学校提供集体用餐的,要符合有关规定,学生奶要实行定点供应,其卫生质量要符合有关标准。
2003—2005年:继续做好食品打假专项斗争;加强对纯净水、矿泉水、鲜牛奶等主要食品抽检工作,开展清理整顿餐饮业卫生许可工作,加强对餐饮业的监督管理。
2.化妆品打假专项斗争
(1)目标任务: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化妆品的行为,强化化妆品市场监管力度为重点,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地开展化妆品打假专项斗争,基本遏制制售假冒伪劣化妆品行为,人民群众对化妆品质量较为满意。
(2)工作重点:以大型商场、美容场所、化妆品专卖店和销售化妆品的涉外宾馆为重点市场,以各设区市为重点区域。检查市场销售的特殊用途化妆品、进口化妆品的有效卫生许可批件和国内生产企业的卫生许可证;检查省内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是否取得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
(3)分年度工作安排:
2002年:重点检查各种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和进口化妆品是否有卫生部颁发的有效卫生许可批件。
2003年:查处省内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未取得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的行为。
2004—2005年:9个设区市查处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标签、标识、说明书;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合格率。
3.农资打假专项斗争
(1)目标任务: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斗争,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及农民的增收增产提供保障,切实保证农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种上“放心田”,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建立起我省完善的农业执法服务体系。具体目标是: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证照齐全;各类农资商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证照齐全制度健全;产品标签基本符合要求;基本消除虚假、误导、欺诈的广告行为;重点区域中有明显一地一品或一地多品的制假售假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无出现公开的群众性的制售假行为,做到治理一类产品,整顿一种行为、规范一类市场;群众举报、名优企业及外商的举报投诉明显减少,他们对重点区域的整顿结果表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