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要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为目标,以精品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扩大城市规模,加强对外经济、技术、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强化经济特区功能和在厦门湾城镇密集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全力推进现代化进程。布局上以厦门本岛为中心,重点沿环厦门湾、同集路和环同安湾三个发展轴,加快向岛外拓展。要加快建设厦漳跨海大桥,形成进出岛第三通道,扩大城区发展腹地;抓紧厦门湾轻轨交通建设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大岛外规划和开发建设力度,尽快实现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泉州。区域城镇布局以福厦交通走廊、漳泉肖铁路以及305、306省道为发展轴线,加快沿海繁荣大道建设,形成以泉州为中心,晋江、石狮、南安、惠安为副中心的“半小时”城市群。泉州城市要作为省域中心城市进行培育,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加快实施“东进、西拓、南下”的泉州中心城市发展战略,通过适当的行政区划调整,将周边县市的一部分并入市区,扩大城市规模,努力建成现代工贸旅游港口城市。
——漳州。区域城镇布局重点沿厦门湾和漳诏高速公路发展,形成以漳州市区为中心,龙海、东山为副中心的空间布局结构。漳州城市要以建成闽东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工贸城市为目标,以九龙江西溪向厦门方向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加快城市重心东移,积极推动新区的建设和九龙江西溪沿江的开发,推进漳州市区与厦门特区的对接,创建海峡西岸漳州南太武经贸协作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莆田。区域城镇布局以城涵两城区为中心,以湄洲湾北岸开发为重点,以沿海国道干线、城涵第二通道和莆田至笏石公路为发展轴线,辐射和培育周边城镇健康发展。莆田城市应以建成新兴旅游港口城市为目标,加快调整一城三府的不合理行政区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突出抓好西天尾新区和湄洲湾北岸中心区的规划与开发,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强化中心城区的政治、文化、经贸功能,扩大城市规模。突出妈祖文化特色,建成多功能、高档次的旅游经济综合区。
2.实现内地山区城镇发展的合理布局。山区四地市应以区域中心城市、县级小城市、县城、中心小城镇的集聚发展为重点,实行点轴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对位于横南铁路一鹰厦铁路中段-梅坎铁路沿线城镇带、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沿线城镇带、厦一漳-龙高速公路沿线城镇带和福宁高速公路沿线城镇带“四带”节点上的重要城市,如龙岩、三明、南平、宁德等进行集中建设,重点发展,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聚,扩大城市规模,繁荣城市经济,增强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实现节点城市向其他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轴线辐射,形成“链珠状”式的城镇网络,促使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快。山区地市的城镇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如下:
——三明。区域城镇布局以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省道三郊线、国道205线、鹰厦铁路为发展轴线,形成以三明市区为中心,永安为副中心的空间布局形态。三明城市应以建成福建省内陆重要的工业城市为目标,逐步向沙县方向拓展,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有效地转移部分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和集聚功能。
——南平。区域城镇布局以南平城市为中心,邵武和武夷山市为副中心,以鹰厦-外福铁路、横南铁路、京福高速公路福建段、316国道为发展轴线,逐步形成“一点三线”的空间布局结构。南平城市要以建成福建沿海至内地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以及工业基础较为雄厚、独具特色的山水城市为目标,引导城市沿闽江发展,加强市区外围若干个卫星城镇的建设。
——龙岩。区域城镇布局以龙岩城市为中心,以漳平、永定、长汀为副中心,形成沿漳龙梅铁路、319国道和205国道三条轴线,由东南向西北推进的空间布局结构。龙岩城市要根据区域资源和区位条件,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工业和服务业。
——宁德。区域城镇布局以宁德城市为中心,以福安、福鼎、霞浦为副中心,形成以沿海福宁高速公路为主轴、由内地连接沿海高速公路线为副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坚持山区、沿海两条线推进。宁德城市要以建设沿海港口城市为目标,加快东侨新区建设,拓展飞鸾、三都城澳、漳湾等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