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市计委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加快“十五”时期本市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

  二、“十五”时期郊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五”时期是首都现代化建设实施“新三步走”的关键阶段,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既面临挑战,又有着难得的机遇。一是举办奥运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必将加快北京经济发展的步伐,迅速提升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对郊区农村经济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二是国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郊区农村可以发挥区位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提高郊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国际销售市场,加快内部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但是,郊区农业也将面临国际市场更加激烈、更加全面的市场竞争,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安全性、标准化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资源约束与环境压力。北京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是郊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另外,土地资源数量有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生态环境基础脆弱、经济结构矛盾等问题,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制约郊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十五”时期郊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十五”时期,本市郊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抓住申奥成功大好机遇,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富裕农民为根本出发点,努力提高郊区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生活水平,把郊区农村建设成为首都的现代农业基地、现代工业基地、生态屏障、休闲胜地和市区人口疏散基地,培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区,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的都市型郊区经济。
  “十五”时期,本市郊区要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基本目标,坚持以富裕农民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坚持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十五”时期,郊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加强第一产业,促进郊区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土地等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首都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小城镇经济,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积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2010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