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市计委关于
贯彻实施《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纲要》加快“十五”时期本市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
(京政办发[2002]3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农委、市计委《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加快“十五”时期本市郊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二年七月十二日
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
计划纲要》,加快“十五”时期本市郊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
(市农委、市计委 二00二年六月十四日)
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首都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发展战略,2010年本市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目标体现了首都现代化建设对郊区农村经济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了郊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五”时期,是本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十五计划纲要》,实现“十五”时期本市郊区农村经济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九五”时期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九五”时期,本市郊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裕农民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生活实现小康。“九五”时期郊区农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7%,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687元。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成绩突出。现代农业初具规模,种植业由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饲草三元结构转变,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籽种农业、创汇农业、加工农业、观光农业等迅速兴起,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全面推进,区县工业开发区、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加快,郊区旅游业蓬勃发展,农村消费市场活跃。三是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因素。200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4.7%,比1995年提高7.1个百分点。四是水利基本建设开创新局面,生态环境建设掀起新高潮。2000年,全市节水设施控制面积达到26.7万公顷(40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3%。五是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经济发展步伐加快。2000年边远山区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8亿元,全面消除了人均劳动所得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村。六是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民成为农业生产领域的投资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