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到“十五”末,流通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8%以上;限额以上连锁经营企业店铺总数达到6000个,年销售总额达到700亿元左右,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以上,年均增长30%;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店铺总数超过100个的大型连锁企业达到10家,其中年销售额过50亿元的达到5家以上,过100亿元的1—2家;连锁经营在县以上城市基本推开,与连锁经营相配套的物流配送体系初步形成;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现代化水平较高、服务功能较为完备、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改造、建设一批辐射力强的现代批发市场,初步建立起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能与国际运行规则接轨的现代化市场流通体系。
三、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推动连锁经营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在大力发展日用品、食品零售和餐饮业连锁经营的同时,加快向汽车、电脑及软件、石化、建材、药品、卷烟、图书、音像、家居等行业发展;在租赁、家政、维修、旅游等服务行业引入连锁机制;以大中城市为主,积极向县级城市和乡镇延伸;以直营连锁为主,向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发展。
促进业态结构的合理化、多样化。引进现代管理技术,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重组业务流程,加快对传统业态的重组和改造提升,向多业种、多业态发展。坚持商品服务大众化的发展方向,根据不同情况,积极发展标准超市、仓储式商场、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逐步发展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便民店、便利店。适应群众个性化消费需求,有计划地发展专业店、专卖店。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早餐工程”。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开展生鲜熟食品经营,提高粮油、肉类、水产品、蔬菜、果品等的经营比重。
抓好规范化运作。加快流通现代化有关规章和标准的研究制定。科学规范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加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贯彻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有条件的争取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素质,实行标准化操作。
(二)积极推进现代物流配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要抓紧规划建设统一的物流配送中心,在满足企业自身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的配送服务,提高对外配送比重,发挥物流配送对连锁经营的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多种经济成份积极参与社会化配送服务。
推进生产资料分销企业转型。生产资料经营企业要积极开展为生产企业服务的配送业务,逐步建立钢材、木材、商品混凝土、玻璃等大宗商品和零配件的专业化加工配送中心,不断扩大配送品种和服务范围。